走在前往李小青家的路上,正巧见着李家屯唯一的外姓人那叫方槐的青年正拎着猪肉一家一家淘换粮食,他们家四张嘴,都是半大小子胃口无底洞,光靠他一个人的粮食肯定不够吃用的。来到李向阳家院门口,许玉书跟这个皮肤黝黑异常高大健壮的青年目光错了下,擦身而过,他直接越过方槐走进院门。焦桂英听到隔壁换粮的声音,已经知晓是方槐来了,她用搪瓷杯在米缸里舀了把米出来。
见皮肤白皙穿着白衬衫亚麻裤的许知青进来,焦桂英笑着打招呼,让他到堂屋找小青,而那高大健壮的青年身影一直停在院门前,并未踏入一步,他解开手里的袋子,接了焦桂英搪瓷杯里的米,“谢谢焦婶,这肉新鲜着,给李小妹小弟炖汤喝。”说着将一条肥瘦相间的猪肉递给焦桂英。
“哎哟!这么肥?小方可真有本事!以后多养几头猪,镇里肯定有人愿意拿粮票换!”焦桂英见方槐给的猪肉肥瘦相宜,顿时高兴得连连夸赞,直说以后谁嫁给他能享一辈子福。能吃一辈子猪肉,可不就是享一辈子福!
“家里小猪正在长,以后焦婶要肉,我这里管够。”青年低声道。
等人走了,焦桂英砸吧着嘴,转身往堂屋走,心想方家小子难不成以后真想养猪?这两年一直在做猪圈,还上山抓野猪下来配种,她们李家屯,也要出个杀猪匠了?
这十里八乡的,也就一家杀猪匠,若方家小子真成了杀猪匠还自己养猪,那还真能吃香!又是个英俊帅气的大小伙,说亲都比一般人占便宜!焦桂英这么私下调侃着,不过她还是觉得女婿得许知青这样的好,有文化、聪明,人长得也清秀,以后她外孙肯定生的既漂亮又聪慧。
堂屋里,穿着白衬衫的男知青,正斯斯文文与她女儿角对角坐在饭桌前,桌上空空如也剩饭剩菜都不知什么时候被女儿收了起来,焦桂英听女儿讲许知青今天在知青点用饭,也没多想,进厨房泡了杯菊花茶端上桌。
客人来了总得倒杯热水,就算许知青已大概率以后会跟他们成一家人,可到底还没结婚,焦桂英摇摇头,觉得女儿太不把许知青当外人。
焦桂英哪知道,青青正是将许玉书当作外人,才这样做,眼瞧着许玉书自以为隐蔽的苦瓜脸,心里乐呵呵高兴得很。
许玉书没想到,今天竟来迟了些,李家已经收拾完碗筷一点都不剩,没能蹭着剩饭剩菜有点意外,不过他作为读书人还是很有涵养,转而认真在与李小青聊天,李小青对他们知青相处日常生活十分感兴趣,过往听他讲这些故事总会问这问那,今天却很安静。安静到,许玉书都有些说不下去话,他想问李小青是不是今天讲的话不够有趣,令她提不起兴趣?
这样的情形是过去从未出现过的,瞧着李小青圆润的脸颊与浓郁的眉眼,许玉书心中生起了些许不确定感,或许,他这些日子太过忽略李小青了?回头学林芬芬在路边采摘些野花野草来送李小青吧!
“玉书哥,你还有事吗?我想出门乘凉了耶。”青青听许玉书莫名其妙在那自说自话半天他与知青们的相处日常,十分不耐烦,好无趣一人,还不如村里伯伯婶婶们聊八卦来的有趣。说着,她从屋里取来芭蕉扇,拎着竹编椅子,瞧着还傻坐在堂屋的许玉书,道,“屋里又热又黑,没意思得很,我去找堂哥堂姐她们玩,你要一起吗?”
许玉书下意识摇摇头,他与村子里的年轻人合不来,太粗俗了。
“那我走啦!你在这坐一会儿喝完茶再回知青点吧,菊花茶可是我妈很认真炒的!”少女的麻花辫在空气中划出些许弧度,从呆呆的许玉书身边略过,香氛远去。
许玉书这才发现,今天的李小青仿佛用了什么不一样的皂角洗漱,身上散发的香气清幽宜人,他不由跟着起身,几步追到院外,瞧着李家屯的一群青年与儿童围在一起摇扇子不知谈了什么笑话毫无遮掩地笑的人仰马翻。他的脚步又停住了,远远看了会儿,李小青在其中十分融洽,那里更像一群活泼热烈如同向阳而生的野花野草,不加修剪又生机勃勃。只是,许玉书十分抵触这样的状态,他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