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的寒风如刀,枯黄的麦茬在冻土上倔强挺立着。
南欧代表团的黑色轿车碾过结冰的车辙,缓缓驶入军区农场。
林安安一身军装,跟着郑军长走向陈列室。
“这是7125和702小麦的样本。”郑军长推开厚重的木门,玻璃展柜里,两束金黄的麦穗在白炽灯下泛着光泽,“亩产820斤,蛋白质含量比普通品种高4%,最重要的是”
他拿起一粒麦粒,骄傲地说:“完全自主培育,年年可留种。”
林安安言语流利,一字不差地全程翻译。
南欧农业专家戴着白手套,小心翼翼地接过麦穗,放大镜下的瞳孔猛地收缩:“在半干旱地区能达到这个指标......简直是奇迹!”
随行的商务代表交换眼神,钢笔在笔记本上刷刷记录着。
林安安敏锐捕捉到对方眼底的贪婪,微微敛眸。
说不气是假的,以前华国人没自己的优良粮种,一旦选择进口,不仅价格高,还全是无法留种的种子。
这是他国的初步商战,也是对华国的多方位拿捏。
好在华国人民争气,在不懈努力下,各地开花,孕育出一种种高亩产的优良粮种。
而西北的小麦,就是在旱地里发芽的奇迹。目前放眼全球,都算得上是特等粮种。
因为有了这么优秀的粮种,才有了今日的谈判。
他们卖我们粮种时,是抬着下巴的。
现在想买我们的粮种,却依旧想抬着下巴……
第377章 痛快!
样本参观结束后,众人来到了临时谈判室。
南欧代表团团长转动着镀金钢笔,“我方愿以国际市场均价收购这两个品种的种子,这是首批订购量。”
他将合同推过桌面,条款末尾“禁止技术扩散,且无条件提供可育种种子”的加粗黑体字格外刺眼。
“贵国前几年向华国出售的玉米种子,全是无法留种的,要求我们每年必须购买新种。”郑军长指尖敲了敲合同,“现在轮到贵国购买我们的产品,就想推翻条例?”
林安安翻译时,注意到对方代表眼中的不满。
“这是不同性质的合作!”南欧农业专家突然站起身,“7125和702一旦被推广,将改变全球粮食格局!贵方难道不想从中获利?你们应该明白,通过我们打入欧洲市场,是你们最明智的选择。”
郑军长瞬间沉了脸,“粮食是几十亿人的生命线,不是单方面谋利产品。”
林安安话音刚落,谈判室内气氛骤然降至冰点。
南欧商务代表“嚯”地站起身,西装革履下的身子绷得笔直:“郑将军如此态度,怕是没有合作诚意!贵国粮种若想进入国际市场,没有我们的渠道,不过是纸上谈兵!”
他说完还重重拍了下桌上,震得水杯里的茶水泛起涟漪。
郑军长面色更难看了,侧头跟林安安低语几句。
林安安点点头,深吸一口气,转而直视那位商务代表:“贵国用‘专利保护’限制第三世界国家留种权时,可曾想过合作诚意?如今想低价拿走我们的核心成果,又凭什么?”
南欧农业专家扯了扯领带,额角沁出细汗:“贵国科研条件有限,只有我们能提供后续的基因改良技术,你们没有这样的能力……”
话未说完,郑军长便将一叠文件甩在桌上,纸张散开露出泛黄的老照片荒漠中简陋的土坯房里,科研人员裹着军大衣在显微镜前工作;盐碱地上,插着木牌的试验田被风沙侵蚀得面目全非。
“这些照片拍摄于五年前。”郑军长的声音像砂纸般粗粝,“我们的科研人员在零下二十度的深夜守着恒温箱,用算盘计算基因序列,你们说我们没能力?
也请你告诉我,贵国凭什么觉得能轻易拿走我们用命换来的成果?想谈,你们就好好谈,要摆谱就免开尊口!我们可以卖你们种子,当然,也是不能留种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