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2 / 3)

不会说不欢迎。

因为突然来了这么多人,再煮饭已经来不及,陈馨就打算做几个快手菜,然后煮一锅面片当主食。

面片也是这次去村里买的,老妈妈自己做的面片,纯手工的!

因为做其他的也来不及了,陈馨就做了家乡菜,宫保肉丁跟鱼香肉丝,这两个菜都进行了少许改良,不辣,适合搭配面片当菜卤。

然后又切了一块鸡胸肉下来,两三下剁茸,分离了蛋清蛋黄,把蛋清用四五只筷子一起搅,直到打发到筷子插进去不倒,才将鸡肉茸加进去,加少许盐,用上下翻拌的方式让肉完全跟鸡蛋白融入一体。

在她老家,这鸡茸蛋清是用来炒制,热锅大油,炒到鸡蛋清发泡,然后滤去多余的油,加入切成片的西红柿跟豌豆尖,再翻炒至豌豆尖断生即可出锅。这道菜叫做芙蓉鸡豆花。当然,如果是大餐厅会更加讲究,用的油,配料的汤汁都不是普通家庭能有的。

陈馨不打算给老人家们吃这么大荤的油,就用前一天熬了没有用完的鸡架汤重新烧开,滤去浮油,趁汤滚的时候倒入鸡茸蛋清液,然后慢慢的搅动,让蛋清液微微散开,形成最嫩的豆腐脑的状态,这就是她家里最喜欢吃的高汤鸡豆花了。起锅的时候加点青菜心进入烫熟,垫在汤碗底下,鸡豆花舀起来放在青菜上面,汤从旁边缓缓注入,务必让鸡豆花保持完整的形态。

这道菜她敢保证这里的人就没几个吃过。果然,一端出去,女教授们眼睛都亮了,特别喜欢这道一清二白的汤菜。

虽然看上去人多,但实际上老教授们的胃口并不大,这几个菜已经足够。

陈馨去把面片煮上,规规矩矩的端着碗在桌角挤了个位置出来。

第198章 无理取闹

“你这小徒孙收得好,这手艺都能赶上大厨了。”窦教授夹了一筷子酸菜,吧唧吧唧,“这味道正宗,多少年都没吃到这个味道了。”

几位老人开始回忆当年,陈馨饭没怎么吃,尽顾着去照顾老教授们了,添饭舀菜倒酒倒水,还要分神去听他们讲那些当年的事。

老人们说了一阵后,话题不知道怎么就转到叶老要出书的事情上了。

两位理科教授没这个想法,但是剩下的几位文科教授就有些叹息自己的力不从心了。他们不是没出过书,在座的几位,人均至少出过两到三本。但是这些书都是跟专业相关的,关于自己的一本都没有。叶老之所以想写回忆录,一来这是他和妻子的共同愿望,二来他们想要把卖书的钱捐赠给本校,用以资助家境贫寒的学生。

关于出书的事情,经手的是陈馨,她在被问及的时候,很认真的把自己跟出版社那边的合作过程都讲了一遍,当然,某些刻意藏着没说的,是打算给叶老的“惊喜”。

陈馨有条有理的讲述很容易就让老教授们认可了,而且他们对这些琐事是真的不耐烦处理,有这么一个学生,能理解自己的想法,还能照着自己的心意自觉就把事情给办完办好,简直就是个大宝贝。

等送走老教授们,陈馨三两下就把厨房餐厅收拾妥当,打算回去休息一下,顺便还要联系出版社那边关于沙龙的事情到底落实下去没有。

下午叶老夫妻会午睡一会儿,晚上他们自己热一下菜,再煮点面条饺子就能对付。

陈馨回去招待所之后打开电脑跟出版社南哥交流了半个多小时,最后确定了书的正式发售时间,沙龙打算放在年后举行,因为年前天气实在太冷,外出行动不方便。另外还得留给读者一点阅读理解的时间,不可能到了之后才开始读书。

读书会其实更重要的是交流对作者想要表达的世界观的各种看法,而且不会制针对一位作者,除非是那位作者的专长,同时研读他的好几本书才行。否则的话,南哥赞同陈馨的观点,他们最好是找几位同年代的作者进行横向对比。不比写作技巧,只探寻作者的感情和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

陈馨肯定是没办法一直待在那边的,至少过年要离开。然后年后确定了时间地点,她再过去帮忙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