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事屈膝跪在地上,把手里的小瓷瓶递给誉王:“殿下,属下托司礼监的人去向皇上禀报,皇上说您明日大婚,让下官先以处理王府的内务为重。至于王府的其他事宜,暂时不必向他奏报。”

“下官又将您的令牌递给司礼监的人,劳烦公公再次去向皇上传话,说是有王府的要事禀报。”

说到这里,詹事小心翼翼地看了誉王一眼,继续说道:“司礼监的人瞥见令牌,让下官别白费工夫了,不说下官今儿个见不着皇上,就……就算是殿下亲自去了,也未必能见到皇上。”

“这东西是娘娘保命用的,下官不敢随意托付宫人转交给娘娘,只得回来找您另外想一个法子。”

詹事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透露出靖安帝对凌贵妃和誉王的提防与厌弃,因此靖安帝不愿意见王府里的任何一个人。

在未曾收到宫里传来的信之前,誉王从凌夫人嘴里得来的信息,就能推测出母妃的顾虑:他们母子不能再招靖安帝厌弃了。

等他收到宫里的来信时,母妃的那一份顾虑,变得更深重了一些。为了打消靖安帝对他们母子的猜疑之心,母妃甚至不顾及自己的性命。

虽说他早就知道他们母子的处境严峻,已经到了如履薄冰的地步,但是他从未想过自己通向高位上的路,会泼洒着母妃的鲜血。

靖安帝再如何仁德宽容,终究是一个帝王。

一个帝王为了巩固他的皇权,妻儿又算得了什么?

哪怕母妃死了,靖安帝也只会认为母妃是为了让他留在京城,才服毒自尽。

果然,詹事的话,彻底印证了他的猜测。

誉王搭在扶椅上的双手紧紧地握成了拳头,手背上的青筋狰狞,他“腾”地站起身,从詹事手里拿过小瓷瓶,大步流星地出府,策马往皇宫而去。

他们母子之所以争夺皇位,是为了能够活下来。若是为了这个皇位,对母妃的生死置之不理,就算将来抢来了那个位置,又有什么意义?

母妃为了他,甘愿舍弃性命。

那他,又如何能对母妃的死,无动于衷呢?

詹事想要追过去,却瞥见了桌子上放着的几封信,以及一张对半折叠的宣纸,立时收住了脚步。

他拿起几封信,单单是看着每一封信的信封上的名讳,便令他心中一阵翻江倒海。当他看完那张折叠的宣纸时,心中更是一阵地动山摇。

詹事来不及平复情绪,便急匆匆地出府。

第548章 失望

誉王抵达宫门口时,距离翻身下马,恰好看到宫门口的御前侍卫。

不等他走过去,御前侍卫却朝他走了过来。

御前侍卫向誉王行了礼,略带深意地说道:“殿下,卑职听闻您府上的詹事,方才来过一趟,皇上拒绝他觐见的请求。这一会功夫,您又来求见皇上,只怕不仅见不着皇上,还会令皇上龙颜大怒。”

誉王直言不讳:“劳烦金大人代我向父皇禀明情况,母妃如今病重垂危,还望他准许我进宫给母妃送药。”

御前侍卫见誉王执意要面见靖安帝,便转身去太极殿替誉王通传。

一刻钟后,御前侍卫抵达太极殿,站在殿外向靖安帝禀报:“皇上,贵妃娘娘病重垂危,誉王在宫门求见,恳请您准许他入宫给贵妃娘娘送药。”

靖安帝此刻正在太极殿与三皇子探讨政务,商讨着大周经历连年战争,应该如何治理。

三皇子回的是:“父皇,儿臣以为应当奉行无为而治,不争而胜的治国之道。以无为来谋求百姓的稳定,以不争来定社稷的根基。”

“战乱之后,最需要的是休养生息,减轻赋税徭役,促进人口和经济的恢复。等到大周恢复国力,变得繁荣强盛之后,再以外儒内法的理念来治国,以仁政德治赢得民心,强而有力的律法维持一个国家的秩序。”

靖安帝听到三皇子的回答时,不由得微微晃神,想起当初赵颐争夺国公府的爵位时,便是用的“无为而为,不争而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