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捉了三只猎物。

按理说,奖赏该给他。

瑞王却说:“三弟不忍杀生,怀有仁德之心,这奖赏应该给三弟。父皇是以仁德治国,令百姓爱戴和拥护。三弟有父皇的风范,我们该以三弟为榜样。”

众臣纷纷附应瑞王的建议,最后奖赏给了三皇子。

隔日,三皇子活捉的几只猎物,尽数死了。

不少人猜疑是他做的。

誉王想起这件事,心底戾气翻涌。

他虽然不是什么善茬,但也不至于做这般不入流的事。

在他看来,三皇子与他是同一类人,最是伪善。

誉王思索了一番,斟酌着说道:“父皇,赏罚分明,射杀猎物最多的人,应当拔得头筹,但是活捉猎物的人,不忍杀生,怀有仁慈之心,应当再给予别的奖赏。”

誉王的回答,就这一场狩猎规则而言,极为公允,挑不出任何错。

靖安帝之所以重新把这一桩旧事拿出来考问誉王,是想看看誉王心境是否真的转变了。

显然,从誉王的回答中,仍旧可以看出誉王注重规则,并不在意品德方面,所以并不认可将奖赏拨给活捉猎物的人。

给活捉猎物的人,另行给予奖赏,不过是为了迎合他,以此通过他的考验。

靖安帝心里很清楚,这个儿子非常聪敏,有城府,有手段,很适合做皇帝。

只可惜,少了仁德与胸怀这两样最重要的品性。

靖安帝在心里叹息,一个人再如何改变,也改变不了本性。

誉王的本性就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