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周皇嗣同样单薄,只剩下一个誉王和一个年纪尚小的皇子。

誉王工于心计,极有手段。

他的可怕之处,在于心里没有善恶,为了达成目的,不择手段。

靖安帝压根不会把皇位传给誉王,誉王又怎么会善罢甘休?

这么一看,誉王从暗卫手里逃走,也不算是一件坏事。

到时候,他再给誉王添一把柴,拱一拱火,推动誉王去篡位,让大周乱得更彻底一点。

右柱国仍然觉得不太妥,但北齐帝太执拗,便没有再劝:“陛下,在试探出广陵王对大周的真实态度之前,您该对他多加防范。”

在他看来,让赵颐和沈青檀去封地见镇北王,便是一个错误的决定。应该将沈青檀留在都城为质,能够牵制赵颐。

以防赵颐勾结大周逼宫。

“朕明白你的顾虑。”北齐帝不以为意:“但凡广陵王是个聪明人,便不会联合大周逼宫。毕竟,朕只有他这么一个得用的儿子,他能够名正言顺的继承皇位,又何必落得个弑父谋逆的罪名?”

右柱国倒是觉得北齐帝说的话有几分道理。

赵颐联合大周逼宫,若是大周趁势吞并了北齐,岂不是把他唾手可得的皇位给弄丢了?

他建议道:“陛下,依臣之见,应该严令禁止广陵王干预地方的政事与军事,还得防范云城布政使与指挥使司被广陵王买通。”

“如今是非常时期,容不得半点闪失,以防万一,您将他们调走,另外指派您信重的官员,担任这两个重要的职位,加强对广陵王的钳制。”

“除此之外,您再调派兵马驻守云城,加固边防的防御。”

右柱国的提议,与北齐帝的想法不谋而合,只不过北齐帝面临着更棘手的问题。

“朕的身体怕是撑不了几年,为了确认广陵王对北齐的态度,朕不能再徐徐图之。此次离间了靖安帝和大周朝臣、百姓之间的关系,我们找准时机,或许能够攻下大周。所以,朝廷得做好充足的准备。”北齐帝眉心紧锁:“不知刘爱卿有什么法子,能够让北齐短时间内国库充盈,兵强马壮?”

“只有一个法子,增加赋税,以及征兵。”右柱国窮身道:“陛下,您是为了社稷安稳,方才出此下策。只有社稷稳定,百姓方才能够安居乐业。如今北齐遇到难处,百姓也是北齐的一份子,应当为国效力。”

北齐帝想到了永庆郡:“此事不妥,剥削百姓,只会引发内乱。”

右柱国心知北齐帝要对大周发兵,若是没有足够的实力,不是自取灭亡吗?

在国家危难面前,百姓的利益算得了什么?

“北齐与大周互市之后,大周许多商户来北齐做买卖,赚得盆满钵满。您可以对他们增加税收,以防他们把从北齐挣的银子,被大周盘剥去,用来对付北齐。其次,北齐在您的治理下,百姓丰衣足食,家家户户都有余粮,只是多增加一成的税收,并不会让百姓伤筋动骨,吃不上饱饭。”

右柱国知道北齐帝害怕剥削得狠了,百姓会起义:“永庆郡的百姓常年被冯之焕盘剥,吃不饱,穿不暖,方才引发暴民起义。您并不是为了一己私欲,而是为了整个北齐的子民,百姓定能体谅您的苦楚。等北齐统一了大周,您便大赦天下,免去百姓的赋税,他们必定会对您感恩戴德。”

“若是百姓为此讨伐您,便让老臣担了罪名。”说到这里,右柱国屈膝跪在地上,大义凛然道:“只要北齐社稷安稳,统一天下,臣愿肝脑涂地。”

北齐帝陷入了沉思,在殿内来回踱步。

右柱国见北齐帝没有做下决定,打算继续再劝:“陛下……”

北齐帝仍旧不放心:“增加一成税收,不会让百姓吃不上饱饭?”

右柱国信誓旦旦地说道:“老臣拿项上人头保证,不说是一成,哪怕是增加两成税收,百姓也能吃饱穿暖,绝对不会像永庆郡的暴民起义。”

良久,北齐帝松了口:“此事交给你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