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青檀掏出帕子,正要给他擦拭。

“叩叩”书房的门被敲响,门外传来听雪的声音:“王妃,秦老板传信来了。”

第467章 惊天噩耗

赵颐拎着干净整洁的衣裳走去屏风后穿戴。

“进来。”沈青檀将听雪唤进来。

听雪推开门走进来,正准备关门。

“等等。”沈青檀叫住了听雪,对站在门口的随从说道:“王爷身上有伤,你进来伺候他更衣。”

随从恭敬地应声:“是。”

他在屋里没瞧见赵颐的身影,自觉地绕去屏风后。

听雪顺手关上门,把信递给沈青檀。

沈青檀拆开信,逐字逐句地看完,确保没有遗漏任何重要的信息,方才将信笺装回信封。

这时,赵颐已经穿戴整齐,从屏风后走出来。

沈青檀听到动静,侧头望过去。

只见赵颐穿着素色直裾深衣,乌黑的长发带着湿气披散在身后,衬得他清隽秀美,气度高雅。

赵颐站在沈青檀面前,她虽然盯着他出神,却是双眉紧锁,一副心事重重的模样。

“秦叔在信里说了什么?”赵颐伤的是左手,从容地坐在她的左侧:“生意遇到难处了吗?”

“你之前写信告诉我永庆郡缺粮食,我吩咐秦叔去收购粮食。”

“如今正是青黄不接,各家粮食都挺短缺的,只有一些地主或者是商贾手里囤有大量的粮食。”

“秦叔原来谈好的几家,临时又反悔不愿意卖给他。”

沈青檀把信扔在一边,叹了一口气:“秦叔觉得事儿有诈,他便派人去查了这几家粮商的底细,谁知是有人比咱们多出一倍的价钱收了他们的粮食。”

赵颐皱着眉头,虽然永庆郡利用丝绸和铅吸引商贾从外地运送粮食过来卖,但是需求远远大于粮食的供应,只能暂时让永庆郡的百姓有一个温饱。

若是想让永庆郡的百姓彻底摆脱饥荒,还得把一部分桑田改为稻田。

而稻子成熟的周期,最短需要三个月,最长得六个月。

朝廷也拿不出这么多粮食。

赵颐询问道:“查出是谁买的粮食吗?”

沈青檀回道:“秦叔没查出来,只知道买家是从山城那边来的。”

“山城……”赵颐想到了贤王。

“有了!”沈青檀想到一个法子:“夫君,永庆郡目前都是桑田,如今正是养蚕的季节。”

“你看,桑田需要人打点,蚕需要人养,布需要人织。”

“咱们可以把桑田给租出去,唯一的条件就是雇用当地的百姓,管他们一日三餐。”

“如此一来,百姓有一口饱饭吃,我们也不必为粮食发愁了,正好一举两得。”

“至于如何招揽商贾……永庆郡盛产丝织品,而且品质上乘,商贾们不可能不知道,这也是咱们的优势。”

“另外,贤王贪污的银子本来打算分拨到永庆郡救荒,可百姓缺的是粮食,而不是银子。这些银子落在百姓手里,也买不了多少粮食。”

“朝廷为了遏制贪腐,特地设立了养廉银补贴给官员。我们也可以套用这一种方式,以补贴的形式发放下去,扶助租赁桑田的商贾。”

“商贾不是蠢的,他们把账一算,便能明白除了租桑田的银子,养活长工的银子都是官府出的。”

“为了避免商贾压榨百姓,补贴他们的银子按照雇用的人数发放,不必一次性发下去,而是按月去发放。每个月都要安排官府的人去考核,只有过了考核的商贾才有。”

“一旦考核不通过的,则取消他们的资格,另外找人顶替他们。”

“当然,除了这一点,还要给一点儿实际利益。”

“例如,这些丝织品可以供应到宫里,或者免除他们一年的赋税。”

话说到这里,沈青檀发现赵颐目光灼灼地看向她,这才后知后觉地意识到自己只顾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