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朝历代都是国库亏空,然后取之于民,我这么做,本来也没有错。只是冯之焕骗了我,不择手段的欺压百姓。等我发现不对劲的时候,已经落了把柄在他的手里,被他逼得一错再错。”
贤王避重就轻,哭诉自己是被逼无奈:“我会把贪污受贿的钱财全都还给百姓,再变卖府里值钱的物件,凑齐一万两银子救济永庆郡的灾民,弥补我先前犯下的大错。”
赵颐听到贤王只提贪污受贿的事儿,别的罪名一概不提,不由得冷笑一声:“历朝历代国库亏空便掠之于民,民变在即,再掠之于商,商被压榨完了,则掠之于官,最后便是官反,商叛,民起,国亡。这个道理,陛下和贤王不会不懂吧?”
虽说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但实际上却并非如此。莫说是天子,就算是皇子犯法,只要天子想保,便不会重罚。
赵颐自然知道这个道理,所以并不觉得拿到贤王的罪证,北齐帝便会处置了贤王。
北齐帝变了脸色,仿佛被戳到了痛脚,恼火地看向赵颐,却见赵颐即便身受重伤,疲累极了,身姿依旧挺拔,眼神坚毅清幽。
这通身的气度,竟然有几分帝师的影子。
大抵是赵颐与帝师一样心系百姓吧。
所以,他们心性一致,风度也会相似。
北齐帝不得不承认,赵颐比他另外两个儿子优秀,更适合做皇帝。
只可惜,赵颐的血脉不纯正。
北齐帝的沉默,让一旁的贤王忐忑不安,连忙解释:“我……我当时疏忽……”
“住口。”北齐帝打断贤王的话,担心他越说越错:“朕教导你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千万要以百姓为本,你看看你,助纣为虐,迫害百姓,真是痛煞朕心。”
“朕罚你一年俸禄,在府里禁足三个月,把贪污得来的银子全都交出来。希望你经过这次的处罚,能够长点教训,悔过自新。”
贤王松了一口气,磕头谢恩:“儿臣定会痛改前非,绝不再犯。”
北齐帝担心赵颐会不依不饶,先一步说道:“颐儿,你身为朕的长子,袒护自己的兄弟,让朕很欣慰。永庆郡的案子牵扯到你的弟弟,这桩案子便全权交给你查办。”顿了顿,他又说:“刺杀你的案子,也一并交给你处理。”
这是怕赵颐继续追究贤王给的一个特权。
北齐帝对贤王的处罚,在赵颐的意料之中,但他的目的并不是为了重惩贤王,所以没有再揪着不放。
赵颐似乎有些为难:“冯之焕的案子牵扯颇深,微臣的身份在京都很受争议,就怕查办案子的时候,牵扯到朝中的一些大臣。他们若是不配合,该如何处理?”
在北齐帝看来,冯之焕牵扯的人,无非就是永庆郡几个官员。即便是牵扯到了朝廷命官,也就那么一两个。
以赵颐的圆融的手段和正直不阿的品性,只会是秉公处理,不会错杀任何一位大臣。
何况,还是在他的眼皮子底下。
北齐帝十分放心地取出一块令牌给赵颐:“谁敢妨碍你办案,当众砍了便是。”
“微臣领命。”赵颐等到了这句话,不再推辞。
第464章 博一个善名
北齐帝见赵颐收下令牌,不由得松了一口气。
倒是个识时务的。
知道见好就收。
北齐帝和颜悦色地对赵颐说道:“贤王从百姓手里拿的那些银子是为了填补国库的空缺,按照律法应该上缴国库。”
“但是永庆郡的百姓被剥削得狠了,现在填不饱肚子,生活得很艰难。朕以朝廷的名目,将那一笔银子分拨出来,帮助百姓度过饥荒。”
“至于贤王自个出的一万两银子,便以他捐献的名目分拨给永庆郡的百姓。”
赵颐心中冷笑,北齐帝当真是打得一手好算盘。
贤王搜刮民膏民脂,恶事做尽了,非但没有受到应有的惩罚,反而还拿着百姓的银子,再捐给百姓,博得一个好名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