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叹息道:“反倒是林奕的案子再被翻出来,说不定还要将林府满门抄斩。”

言外之意是不必去追究赵颐斩杀林奕的事儿,如果不是赵颐冲动行事,整个林家都逃不掉被砍头的下场。

淑妃瞪圆了眼睛,照北齐帝这么说,她非但不能去找赵颐报仇,还要感激赵颐杀了她哥哥不成?

虽然她心里恨意难消,但也明白北齐帝说的话属实。

若是继续闹下去,整个林家将会覆灭,娘家这一座靠山倒了,她儿子夺嫡,便会失去一大助力。

淑妃心里有了权衡,皇上话里的意思已经很明白了。

如果她再继续追究下去,非但没办法替哥哥报仇,连她也得跟着遭殃。

但要让她就这么放过赵颐,是万万不可能的。

没有哪一个帝王,能够容许臣子僭越的行为。

她可以抓住这个机会给赵颐上眼药,在北齐帝心里埋下一颗怀疑的种子。

“陛下,臣妾明白您的一片苦心,为了保全林家,方才不去追究广陵王僭越之罪。”

“不过臣妾认为哥哥在云城犯下的两条大罪是个误会,原来想恳请您派人去将此事查个水落石出,还哥哥一个清白。”

“毕竟哥哥尽忠职守,效忠于您。从来不会做不利于您,不利于百姓的事情,又怎么会火烧百姓,谋害皇嗣呢?”

“可云城距离都城相隔千里,哥哥火烧百姓的事情,几乎是一夜之间便传到了都城,闹得沸沸扬扬。”

“真相如何已经不重要了,百姓们只会相信自己认定的事。臣妾若是在这个节骨眼上让您去查,反而会将您推上风口浪尖。”

“这不是哥哥想见到的,他泉下有知,宁可牺牲自己,含冤而死,也不愿让您为难。”

淑妃话里话外在暗示,有人诬陷林奕谋害皇嗣和火烧百姓,并且故意在都城制造舆论。

随后又把她自己和林奕摆在受害者的位置,为了不让北齐帝难做,选择息事宁人。

北齐帝心底坚信帝师的话,不为淑妃话里的机锋而动摇。

他喜欢淑妃温柔小意,见好就收。

如今看着淑妃耍小聪明,便有些不耐烦。

“朕倒是不怕舆论,刑部与大理寺秉公处置,给百姓一个交代,便能平息了民怨。”

北齐帝反问道:“爱妃当真希望朕派人去查明真相吗?”

淑妃大惊失色,屈膝跪在地上,双眸含泪:“臣妾不敢做陛下的主。”

害怕她一点头,北齐帝便真的派人去查。

林奕是什么样的人,淑妃心里很清楚。

奏折上罗列出来的罪名全都属实。

北齐帝不是真的要去查,毕竟帝师说了,贤王与齐王相互牵制。他若是拔除了林家,便是打破了制衡。

赵颐的所作所为,虽然挑战了他的皇权,但是对他而言,利大于弊。

北齐帝见淑妃服了软,再次将人扶起来:“爱妃,朕恩准你娘家人,挑个日子进宫会亲。”

淑妃连忙谢恩,从御书房告退,回了昭华宫。

殿门一关,淑妃询问道:“本宫去御书房之前,陛下见了谁?”

红翘低声说道:“帝师。”

淑妃眼底的怒火喷薄而出,拔下头上的簪子,狠狠扎向榻上的软枕,戳出几个窟窿,方才发泄出心里的恨意。

她就知道燕鹤清生来就是与她作对的。

如果不是燕鹤清对皇上说了什么,皇上必定会被她煽动。如今她不但做了无用功,还差点遭到皇上的厌烦。

淑妃眼神狠下来,皇上处置不了赵颐,那便由她亲自来取赵颐的性命。

二十多年前,赵颐逃过一劫。

这一次,她倒要看看赵颐还能不能像之前那般命硬。

-

赵颐接到圣旨,便与沈青檀收拾箱笼,准备连夜启程回都城。

云城的百姓很热情,赵颐担心百姓们得知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