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两个月,传送圣旨的人回来,便说镇北王已经娶妻,不能停妻再娶。
先帝的颜面扫地,便下令镇北王府一干人等,不得召,不可擅自离开封地。若是有人不遵从旨意,一律按照叛国罪处置。
镇北王却不为所动,此后他的手腕愈发铁血,令敌军闻风丧胆。
这一些年来,凉州十分太平,倒没有什么战事。
想到这里,沈青檀觉得“大杀神”这个称号倒是很适合镇北王。
不仅仅是因为他是一位英勇的悍将,更是因为另一起传言。
据说三十多年前,有人在背地里议论镇北王府,然后被镇北王听到了,当即拔刀砍了那人的脑袋。
从此之后他的名声不太好,凶名传遍了大周,无人敢招惹他,对他避之不及,甚至提都不敢提。
沈青檀心里却觉得这个传闻就是谣言,如果镇北王真的这么做了,杀了一个无辜的人,那简直就是给先帝递了把柄,又怎么会一点惩罚都没有?
她无奈地说道:“皇上派谁去关州,都不会派镇北王去。”
靖安帝虽然没有打压镇北王府,但是也没有违背先帝的旨意,仍旧是不允许镇北王府的人擅自离开封地。
如果想要离开封地的话,除非就是立了大功,回京领赏。
沈青檀不知道想到什么,又说道:“再说了,镇北王这样的大杀器去惩治贪官,未免太大材小用了。”
“我只是太过愤怒了,才说了一句胡话。”秦老板放下车窗帘子,叹了一口气:“希望皇上尽快注意到流民,惩治了作恶多端的贪官。”
沈青檀语气幽微地说道:“皇上很快便会知道了。”
皇宫,御书房。
靖安帝坐在龙椅里,翻看手里的奏折。
这是从北境八百里加急送来的战报,北齐国似乎知道北境的军粮不够用,想要打拖延战术,生生耗尽他们的粮草。
不仅是如此,甚至还在暗中增兵。
赵国公筹集的粮草运到北境,不知道能维持多久。
大周才经历过天灾,正是粮食短缺的时候。
战事一直耗下去不是办法。
靖安帝一个头两个大,因为不止是北境的战事,还有今日早朝的时候,御史禀报了一件事。
皇城脚下聚集了流民,这些流民是从关州来的。
既然关州还有流民,那便说明一个问题,那边的粮荒还未得到解决,恐怕又要分拨粮食赈灾。
靖安帝问一旁的赵国公:“国丈对北境的战事有何看法?”
赵国公不假思索道:“增兵,速战速决。”
靖安帝眉心紧皱,沉声说道:“若是要增兵,粮草又要吃力,调选的武将必须要骁勇善战,且一战必胜。而北境附近囤积兵马的城池,却是没有这样的良将,其他地方调过去,又远水救不了近火。”
赵国公作揖道:“皇上,微臣心里倒是有一个人选。”
靖安帝问道:“谁?”
这话一出口,靖安帝突然开了心窍,瞬间想到一个人。
第110章 靖安帝的提醒
赵国公道出一个名字:“镇北王。”
靖安帝想到的也是镇北王。
此人十六岁带着一支精锐突袭敌军的营地,砍下敌军将领的首级,一战成名。
大概是年少轻狂,他不玩穷寇莫追那一套,直接乘胜追击,几场战事下来将敌军打的节节败退,自此成为敌军的煞星,不敢挫其锋芒。
自靖安帝登基以来,除了十四年前凉州爆发了一场战事之外,便一直都很太平。
先帝将镇北王府视作心腹大患,但是碍于敌军连年来犯,还不到过河拆桥,卸磨杀驴的时候,只能容忍镇北王的狂傲。
不过也正是因为镇北王的嚣张狂妄,导致了他的凶名远扬,百姓们不敢再谈论镇北王府。即便谈论的时候,也不再是一片称赞与崇敬,而是惧怕。
因此,先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