敌来犯,他们便先反了!”
“女子为何不可读书?在家读和在学堂读又有何差别,这便成你的耻辱,你干脆叫你娘别把你生出来算了!”国子监如今亦有女学生,听此也愤然出声道。
“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你们可谓是胡搅蛮缠!”
针对陈皎到底是个好人还是坏人,一群人吵得激烈。
“陈皎不过是玩弄权柄的奸臣!为国为民一事上,她甚至不如王将军!”
“两人身为知交好友,一位守卫边关抵御外敌,一位在朝中恣行无忌,可悲可叹!”
他们口中的王将军便是王时景。他游历三年归来,投笔从戎去了边关建功立业。
王时景回长安后,难免与众人谈到这些年游历的新鲜事。提起他是否遇见曾经期盼的江湖侠义客,他却是轻描淡写道:“大多都是些鸡鸣狗盗之辈。”
如今是清平盛世,有些人行小人之事,居然也敢自称是劫富济贫的盗侠。
王时景对此失望不已。他一路走走停停,后来去了边关。
当朝已算安定,边疆却仍有许多外族犯险。他们每隔一段时间便挑中某个边关小镇肆意掠夺,抢完便跑动作极快,附近镇守的将士甚至来不及赶到,长此以往只能往每个小镇加派人手。
村镇百姓被抢了东西,反抗之余时有伤亡,生活多艰。当地节度使却故意放纵不肯根治,如此他们才有借口上报朝廷,说外敌不断来犯,借此募兵揽钱。
王时景亲眼所见,才发现自己所寻的江湖不是刀光剑影的侠义柔情,而是道义之下的公正天理,是一腔热血忧国恤民。
听人赞扬自己的好友,陈皎靠着柱子,为记忆中那位侠义柔情的少年欣慰。
“陈尚书此人严苛不近人情。当初广修灰路,有位大人因为时间晚了月余,便被她找了麻烦,被罢官草草回家。”
“听说和她政见不同的人,都没什么好下场……”
这便是胡说八道了,和陈皎在朝堂上吵过架的人不知多少。若她真有这能力,那些人还能活得如此欢快,四处蹦跶想给陛下送妃子美人。
“我瞧这永安侯府的人都不是好东西,陈尚书是不折不扣的大奸臣,他姐姐当朝皇后更毫无贤淑美德,不许陛下纳妃。陛下登基多年膝下仍只有一子一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