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2 / 2)

不等于图片优秀,大多时候那只是乘了“好看模特”的东风。

真正有能力的摄影师是不会让模特去决定一张照片的上限。

相对的,一张优秀的人像照片哪怕不精致,也要让浏览的人很清楚地意识到,这位按下快门的摄影师启发了模特的某种情感,甚至是某种思想观念。

这种评判人像照片的标准,要远比模特的头发是否蓬松,脸上有没有雀斑瑕疵,衣服是否显腿长等等要来得抽象许多。

所以在帮助班上同学们清晰意识到这点之后,教授这堂人像摄影课的老师便直接安排他们开始实践拍照了。

原因很简单,毕竟在这种抽象的要求之下,不论是死板的要求构图、色彩搭配、光影,或是任何一种照片构成元素都是没有意义的。

只要学生们有想法,并且能用自己的方式将想法清晰的表达出来,那就都可以被老师无条件接纳。

而老师的作业要求也很简单――中期六张室外拍摄的人像照片,后期六张影棚内拍摄的人像照片,统一在学校考试周结束之前上交。

介于摄影专业除了大二这门世界摄影史,其他的课程都没有设置考试,这就相当于老师给同学们多宽限了一周的时间来拍照片。

但这看似给足了学生们自我发挥的空间,其实也变相地压缩了他们想借用时间不够来偷懒的机会。

不过常言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目前大三摄影系的所有同学,几乎都把本该是课程末的影棚人像作业提到前面来拍――为的就是能腾出课程时间提前回家,或者赶在考试周之前一边旅游,一边想办法交上那六张室外人像作业。

“按照我们同学私下约好的影棚使用表,现在每个人都已经轮到第二次了。”舒一帆看着段景琛和温颂年,“你们俩上次因为去北槐摄影节的讲座,所以被冲了一次进影棚的机会,要是不见缝插针地把时间补回来……”

舒一帆想想都觉得可怜:“别到时候班上同学都提前离校了,就你们俩还在学校里赶作业。”

段景琛没有及时搭话,只是观察着温颂年的态度。

早离校或是晚离校对段景琛来说没有区别,反正他既没有特别想去旅游的地方,今年也不打算回家过年。

“那我不能再拖了。”温颂年表情肃穆,“我考试周还要闭关写故事课的作业呢!”

段景琛估算着温颂年平时的精力,上午背书、下午考试、晚上进影棚,有点难以相信自己的男朋友是否能撑得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