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1 / 2)

胡氏说:“赶紧去把村里的朗中叫来看看吧。”

江氏在一边插言道:“没事的,二弟妹又不是头一次生孩子,再说我那会也是时不时地肚子疼,结果也没事。”

罗氏没搭理江氏,到底还是叫个孩子去叫郎中了。

大家一时都有些焦急,女的都聚集到杜氏房中去了,男的除了张发财外,其他人也不好进去,就在院子里等着。还好,郎中不多时就来了。

但这郎中也没多大本事,平时也就看个头疼脑热的小毛病,他看了看杜氏的脉象,又问了几句,只说可能是着凉了气不顺之类的,让好好歇着就行,再疼得厉害就去镇上请大夫。

杜氏在床上躺了一会儿,渐渐开始好转,大家这才放下心来。

胡氏又在屋里呆了一阵才回家去。

这晚饭自然也没吃成,得了,他们还是吃自家的饭自在。

三人回到家里,张小草和张小枝她们已经吃完饭了,还好锅里有些剩饭,三个人凑和扒拉一碗就完事了。

吃完饭,胡氏和张耀祖又说起西院的事。

胡氏忍不住指责张耀祖没有替她和小北说话,张耀祖无奈地道:“你以为我不想说呀,可我这人你又不是不知道,一起急,啥话都忘了,我从小到大在嘴皮子上都没赢过大哥。”

胡氏悻悻地道:“你瞧瞧你,还没小北会说话呢。”

张耀祖看看了儿子,叹了口气:“是呢,还好咱儿子没随我这口才。”

张耀祖再一次对自家儿子刮目相看,一次是在刘先生那儿,这一次就是他接大哥那番话,一个小孩子能硬生生地能让说会道的大哥吃憋,怎能不让人另眼相看?毕竟连他自己都做不到。可能是因着这个缘故,张耀祖才没有梗着脖子跟胡氏争吵。

张小北也在默默观察着爹娘,越相处,两人的性格也越明显地显露出来,他娘,自然不用说,勤劳能干、聪明、嘴皮子利索;他爹嘛,不知道说啥好,反正挺让人一言难尽的。感觉顶不起事来,但是优点也有,就是老实能干,罢了,他也别要求太高,毕竟命运之神给他的牌其实并不算烂,虽然爷奶有些偏心,大伯大娘极品,但他娘好呀,姐姐妹妹也好,这就行了。他一向是个容易满足的人。

张耀祖没有和胡氏争执,他接着又问今天去李家的事,因为他整天都在帮爹娘干活,两人都没有机会单独说话。

胡氏虽然不满他的做法,但见他态度还不错,就勉为其难地给他讲了事情的经过。

张耀祖听罢,大赞李修文这人不错,比那个刘先生强多了。

胡氏道:“我也觉得好,就是不知道人家最后能不能答应咱们。”

说到这里,她突然想起了什么,猛一拍脑袋道:“天哪,我差点忘了,今天送的肉李先生又让我拿回来,我还没做呢,可别坏了。”

张小草起身道:“那我去拾掇了炒出来吧,还能放两天。 ”

胡氏想了想,道:“切一块炒了,剩下的给炸了能放几天,看能不能撑到中秋节。”

母女三人开始在灶房里忙活。

张小枝又问道:“娘,是不是过几天还去花莲村呀?要不要还做点心?”

胡氏一提到这事,心情就有些激动和兴奋,她大方地说道:“当然要做,我明早去镇上再卖点糖和糯米回来。”

张小北道:“娘,不是快中秋了吗?咱们试着做些月饼吧。”

第28章 答复

张小北早就想做月饼,不仅仅要给李家送礼,他还想顺道卖点钱。这个时代的人们经济属于自给自足型,百姓日子又过得节省,做出东西来并不好卖,但一到年节都不一样,大家比往常大方许多,过节前,做小生意的最高兴最忙碌的时候。张小北就想凑凑热闹。

胡氏一是因为尝了做小生意的甜头,二是要给李修文送节礼,所以张小北并没有太费劲,她就答应了要做月饼,但对于怎么做月饼她仍是心存疑虑。跟上次一样,她一咬牙又买了一块月饼,一家人凑一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