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把这两个孩子贬为庶人。最后还是当时的四皇子,如今的皇帝求了情,庶女封了个县主远嫁,庶子封了永顺伯,也发到渝州去了。
从永顺伯这个封号上,就能看见先帝对这个庶子的态度――一辈子老老实实的,保你锦衣玉食,就别再打什么主意啦。
先帝是无所谓,因为他还有儿子,还会有皇孙,且这个永顺伯又不是个嫡子,江山为重,他自然没放在心上。但是对太后来说,这就是她亲孙子,不管是嫡是庶,总是太子的一脉骨血。
当初四皇子出面向先帝求情,太后是极感动的。要知道在天下人眼里,太子是第一继承人,那么太子的儿子也是有继承权的。至于嫡庶的问题――皇家那是天下第一嫡庶不分的地方,自来坐龙椅的有几个是原配皇后生的呢?只要有这么个庶子在,四皇子继位就总会有人嘀咕,先帝要把这个庶子贬为庶人也是为着这个。结果四皇子亲自为侄子求情,先帝夸他有骨肉之情,就是太后也感他的情呢。
不过转眼就这么多年了,人也是会变的。太后年纪愈大,就愈思念这个孙子。初时是觉得孙子还能保着一辈子荣华富贵就够了,如今就有些嫌他不在京里,不能时时承欢膝下。所以,真要深究起来,太后究竟是因为这场病才想叫永顺伯回京呢,还是因为想见永顺伯才生病,这就不好说了。
“太后糊涂。”吴若钊是这样对李氏说的,“这些年都无人提起永顺伯之事,为的是什么?太后倒好,非要把人叫进京城来,放在百官眼前,是生怕无人记起永顺伯是先太子的儿子吗?”
李氏对这些政治上的事不大敏感,倒是有女人的视角:“不过一个庶子罢了。太后年纪大了,先太子才是她的亲生儿子,如今想见见孙子,也是人之常情。这些年永顺伯不是也没什么动静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