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1 / 2)

说罢,便拿了一块塞到了口中。

香、酥、甜,是花生酥必备的口感,口中的这花生酥也是如此,只是比着寻常的花生酥来说,这花生酥更香,更酥,更甜,且后味儿也十分浓重,哪怕已经全咽了下去,这花生酥的香浓滋味,还在口中,久久都散不去。

这也难怪,苏木蓝在做花生酥的时候,添了些猪油进去,烤出来的花生酥,自然也就又起酥,滋味也更好了。

“好吃。”冯氏又拿了一块来吃。

大约是觉得十分好吃,冯氏吃花生酥的速度,也比刚刚又快了一些。

“慢些吃。”苏木蓝一边笑道,一边端了杯茶水过来。

秋日里头在镇上买了些新鲜的桂花,自己烘烤了一番,配上晒干的红枣切成了片,泡成了一杯香甜可口的红枣桂花茶。

喝上一口,这口中香浓尽退,独留下淡淡的清香滋味。

跟苏木蓝处的近,可真好。

冯氏忍不住都眯了眼睛。

等着这一盘的花生酥吃到了肚子里头,冯氏也喝完了杯中的茶水,十分满足的抹了抹嘴,“你说吧。”

“我说啥?”苏木蓝眨起了眼睛。

“你又是做花生酥,又是泡桂花红枣茶的,要说没事儿找我商量,我可不信。”冯氏笑道。

这回,苏木蓝惊得嘴都张开了。

从前只当冯氏不过是性子豪爽耿直,现在看来,这人也是聪明的。

“还真让冯嫂子给说着了。”苏木蓝笑了笑,道,“想问嫂子点事儿。”

“这不家里头现在日子也过得宽裕了许多,铺子里做吃食的事儿我也有别的盘算,家里头往后也不必那般的忙,我就想着这四个孩子成天在家做农活也不是个事儿。”

“就想着问嫂子打听打听,永和读的那个学堂怎样,先生如何,束脩一年几钱,也想寻个时日去拜见一下先生,看看四个孩子能不能去学堂读书。”

读书能明理,即便往后不考取功名的,于孩子自身而言,也是益处多多。

就拿最基础的来说,在这样的时代里,会读书,能识字,日常生活方便许多,谋生之路也会更宽广一些,就连旁人,也都会下意识地对你多上两分的尊重。

只是这个时代,读书也是一件十分不容易的事情。

本朝有令,能开正经学堂的,需得是秀才以上才行,而秀才寒窗苦读数年,自恃才华,要的束脩自然不会少。

再加上笔墨纸砚和书本,皆是极大的开销,对于寻常农户来说,是极大的负担,许多人家并不舍得,或者根本无能为力。

因为这个,能正儿八经去学堂读书,且一直能读的人并不多。

村子里头大多数的人,也就是把孩子送到村子里头的老童生家里头,启个蒙,认个字,不错睁眼的瞎子,仅此而已了。第290章 盘算泡汤(月票1700加更)

除去能够自己读书或者去镇上和县城求学的成人,像白家村这种大几十户的大村子,包括冯氏家的白永和在内的孩童,也就只有四个孩童在学堂里读书。

也因为每个村读书的人少,这附近三四个村,也唯有一处正儿八经的学堂,学生大约也只有十五六个人。

这会儿,苏木蓝问的是想要孩子们去学堂读书,而不是去白学文童生那只认个字。

冯氏略扬了扬眉梢,道,“学堂有两位先生,一位赵启才,一位王明远,都是秀才,学识人品皆不错,赵先生擅长丹青,王先生棋艺极佳,两位先生也都会教学生学这些。”

“束脩的话,每人每年要三两银子,除平日上课所用的书,先生会给买,旁的笔墨纸砚,先生让学生私底下多读的书,都要自己买。”

“若是按正常,家里若是有一个读书人的话,一年大约得花上十来两的银子吧,若是勤奋一些的,笔墨纸用的更多,可能花的更多一些。”

“你能干会赚钱,若是供四个孩子读书的话,虽说有些劳碌,但也不是完全供,只是这学堂里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