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义八对寺庙里的和尚尼姑并无好感。

他幼时饱受饥寒之苦,也并非没有去寺庙求过一口温饱。可那些香火鼎盛的大庙供的是大佛,门槛都快被香客踏平了。那些在庙里穿着干净整洁僧衣僧鞋的和尚,手中转着一串佛珠,站在高楼上眺望远方懒于应付俗人一句,不知修得什么道,念得什么佛,眼高于顶,心中只有他们的神佛,又哪里将世俗看在眼里。还有那些尼姑,随义八曾跑进一个尼姑庵想求供台上一个果子饱腹,但那尼姑庵规矩繁琐无比,入殿前须得将鞋履脱在殿外,入殿后不得随意说话,金身佛像高坐案台之后,那尼姑出来,脸上只有经年累月的漠然,仿若置之世外已久,懒于多看一眼这满是污垢的尘世,和这在尘世泥沼里翻滚的世人。

随义八与佛祖无缘,皆是因为佛祖与他之间,隔着这侍奉佛祖的修道之人,他们自喻圣人,修得无尘道,无垢道,无世间道,他们只与他们的神佛在一处,从来不看一眼这盛着他们的人世,好似多看一眼多言一句,便是对他们的修行有碍,他们明明亦是蝼蚁,却以为比蝼蚁高明。

因而,随义八对这些被世人香火钱供养着却又不屑于世人的修道者,从来敬而远之。

也惟有清水祖师说,佛亦是凡夫。

这让随义八另眼相待。

以至于他在少林山后山过得如鱼得水。

一载岁月悠悠,悄无声息滑过。

若非武林盟主谢君临找上山来,恐怕再过不久,随义八便想着要剃度出家了。

如今正邪分明,武林盟主谢君临便不再模拟两可,总算摆正了态度。

他上少林山请随义八的缘由也十分明了,便是想请随义八入武林盟坐镇门中以安江湖各派人心,日后讨伐美艳山也算大的助力。

随义八舒坦的日子还没有过几天便要搅入江湖风云,他心中自然是不愿的,于是便婉拒了谢君临的招纳。

想起当初,谢君临为稳固江湖地位力争武林盟主之位,请随义八上美艳山当说客请梅山主相助,如今,当初的盟友成为敌人,而随义八却成了对敌的最大筹码。

世事的无常和可笑,往往便是这般奇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