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1 / 2)

这个宋学士说来与张安夷还有一丝亲戚关系。阮慕阳的嫡亲姐姐阮暮云嫁的便是宋学士的嫡子。

张安夷这个主意再妙不过,既没有违背武帝的意愿,又给了一个解决这件事的意见。

宋学士立即道:“回皇上,臣以为张大人的建议十分合理。”

有这个两全的办法自然是最好的。

武帝看着张安夷温和谦恭、又是年纪轻轻一表人才的样子,仿佛看到了光华未来的希望,眼中露出了笑容说:“宋爱卿,是不是觉得后生可畏?”

“是啊。”宋学士点头。

接下来,谁去替武帝传递浩荡皇恩又成了一个问题。

原本身为皇子的永安王谢昭是最合适不过的,但是方才余大人提议改立太子,而永安王谢昭又是剩下的皇子里最出众的,无疑是把他推了出来。武帝没有改立太子的意思,自然就迁怒了谢昭,此时也不愿意将这么重要的事情交给他。

永安王这么合适的人选,却谁也不敢提,怕惹恼武帝。

武帝将目光在众位大臣之间转了一圈,思索了一番后,看向刚刚升任吏部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的张安夷道:“这件事便由你去办吧。”

“臣领命。”

事情定下来了之后,巡行的队伍便准备动身回京了。

阮慕阳并不知那一日的谈话。临回京前一夜,她替张安夷收拾着东西,心中有些担心,忍不住说:“为何皇上偏偏派二爷去湘西?”虽然这是件极荣耀的事情,但是路上艰难。

有谢昭在,她怎么也想不通这件事怎么会落在张安夷身上。

“只不过比你们晚半月回京罢了。”张安夷笑了笑,在她身边坐了下来,语气温和地说,“原本圣上应该派永安王去的,但是都察院左副都御史余大人提了改立太子的事情,触怒了圣上。”

阮慕阳手中的动作停了停。

若是改立太子,最合适的人选就是谢昭了。

好在武帝心中感念着与孝静皇后的情意,没有改立太子的打算。

上一世她死得太早,没有看到谢昭到底有没有登上皇位。

“二爷对此事有什么看法?”她试探地问。

张安夷入内阁也有一段时间了,与洛阶和徐厚接触的机会很多。但是到现在,他与洛阶和徐厚的关系似乎都不错,看不出偏向哪边,两边的人也都在拉拢他。

对上了她的眼睛,将她的在意看在眼中,张安夷笑得有几分高深,说道:“夫人,圣心难测。这种成王败寇的事,选择哪边都有一半的机会成为君王登基时脚下踩着的白骨。于我而言,到时无论谁是君王,我这个臣子都是一样做。”

阮慕阳琢磨着他话中的意思。

所以他是决定哪边都不站,哪边都交好,行中庸之道?

慢慢地。张安夷的语气悠远了起来:“伴君如伴虎,我要的不过是能够给夫人挣诰命,最后,寿终正寝。”

作为天子近臣,接近权力巅峰,除了要担心犯错,整天琢磨圣心之外,还要防止日后被圣上忌惮。于他们来说,最后求个寿终正寝,何其困难。

阮慕阳听得心中感慨,也十分感动,却忍不住去分辨他这番话的真假。

因为她想问,如果真的只是这样,那他要如何才能替沈未平反?

沈未到底是什么身份,她迟早要打听清楚的。

六月底,武帝的圣驾终于回到了京城。

阮慕阳回到张府后立即去拜见了老尚书与老夫人。

老夫人对她自是一番嘘寒问暖。

老尚书则是问了她一些路上的事情。在山东出现刺客的事情也传到了京城。

阮慕阳事无巨细地答道:“在济南府时遇上了行刺,好在沈大人挺身而出救了圣上。”

“可是安夷的同窗,那个沈公子?”老尚书问。

阮慕阳点了点头,又道:“后来在泰山行宫之中,刺客混入,好在最后被抓了。圣上令二爷协助永安王彻查刺客,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