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公公不擅长骑马,但是林泊之要骑马入京,他也不好自己坐轿子,只能咬牙跟着林泊之一同骑乘。
也是奇怪,早上的时候天气还好好的,出门的时候却是下起了小雨,小太监拿了蓑衣过来给张公公披上,又戴上了斗笠,这才勉强挡住了雨水。
或许是看到张公公脸色阴沉,小太监想要给张公公解个闷,就把姜瑜的事情一五一十的说了,“说是跟世子爷要了放妻书就出了王府去了。”
小太监还记得昨夜里张公公语气里对姜瑜的欣赏,想来他肯定想听到这件事。
果然小太监看到张公公露出几分诧异的神色来,护送林泊之入京的队伍很长,张公公毕竟不擅长骑马,已经落到了最后面,倒也不用担心两个人都谈话被林泊之听去。
“您说这位姜氏是不是傻了?就算要迎娶他人,难道王府还缺了她一口饭?”
“呵,不见得。”
张公公却并没有附和小太监,他看了眼前面,林泊之骑的很快,神色冷峻的像是冬日的寒冰一般,他意味深长的说道,“有时候太过容易得到,就不会去珍惜,这位姜氏倒是有些脾气呀,难得。”
小太监一头雾水,颇有些不懂,“奴婢实在是有些不懂。”
张公公拿着马鞭敲了敲小太监的脑袋,骂道,“就你这榆木脑袋,能看懂什么?走了!”
这一天雨下了一个下午,林泊之却没有休息而是顶着雨水前行,随从都有些苦不堪言,要是万一得个风寒就不好了,但是林泊之脸色阴沉,那张公公看了一眼,就把话咽了下去。
第5章 第 5 章 归家
第五章
姜瑜回来这一天,正下着淅淅沥沥的秋雨。
母亲杜氏是个肤色白皙的微胖的妇人,但是笑起来却是眉眼弯弯的叫人暖到心里去,她是家中最小的女儿,备受宠爱,姜瑜的父亲虽说是个出了名的刻板,但是一旦面对妻子,就变的十分体贴。
杜氏在娘家被父兄宠爱,嫁人后被姜父照料,日子过的极为舒坦,姜瑜归家这件事,应该是她这辈子最大的冲击了。
姜瑜看着熟悉的院落,木栅栏上爬着牵牛花,铺着青石板的地面被打扫的一干二净,左边合抱粗的槐树上还绑着发旧的秋千,那还是父亲送给她的生辰贺礼。
一切都照旧,似乎她从来未曾离开过。
杜氏正在屋里绣花,听闻姜瑜回来了,还带着嫁妆,连鞋子都没穿,只着绫袜就冲了出来,等着看到姜瑜,一时悲从中来,上前就抱住了姜瑜的手上下打量半天,说道,“阿瑜,这是怎么了?”
“世子爷给我写了一份放妻书……”
老仆李妈妈跟着在一旁抹泪,说道,“他们不能这样对您呀。”
不过一会儿,正在县衙的父亲姜峰也赶了过来,他看着杜氏,李妈妈等人落泪,皱眉说道,“哭什么?也不说让阿瑜喝一口水,就这样站着成什么样子?”
这一句话倒是提点了杜氏,她马上就擦了眼泪,心疼的说道,“是娘糊涂了,绿竹,你去沏茶来,前几日舅老爷不是送了君山茶?那可是阿瑜最喜欢的了。”
一时迎着姜瑜进了屋子,又叫人去打水擦脸,姜瑜神色平静,倒是杜氏一直都有些意难平,大抵做母亲的总是看不得孩子受苦。
好在姜峰喊了姜瑜去一旁的书房,倒是把她从母亲杜氏的眼泪婆娑里救了出来。
到了书房,姜瑜就把来龙去脉一一说了,两个人面对面看了许久,姜峰只觉得千言万语都堵在嗓子眼里,说不出口,最后只道,“爹害了你呀。”
杜氏生了两女一子,长女嫁给了临安的谢家的长子做了宗妇,平日里十分的忙碌,每次提起这件事杜氏就一肚子的不满,说道,“两个女儿,一个嫁入周王府,一个则是谢家的宗妇,别人都当我高攀,说我会教女,艳羡不已,只有我自己知道,一年也难得见上一回,心里可真是想的疼。”
杜氏还有个小儿子在学堂读书,只有沐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