茹这才回过神来,跟着李富贵家的一起往外走,却说道,“李婶你不用担心,那嘉兰郡主已经还俗了,就等着咱们世子爷册封仪式结束之后去提亲呢,嘉兰郡主可是顶尖的人物,才貌俱全,世子爷很快就会忘记这件事了。”

李富贵家觉得也是,世子爷今日生气大抵就是不想看到,曾经属于自己的女人嫁给旁人吧?不过以后等着娶了嘉兰郡主,日子过的红红火火的,哪里还会想起曾经的糟糠之妻。

两个人一同回了屋里。

雪下了好几日,冷的叫人打哆嗦,呼出来的气都变成了哈气,整个京城白茫茫的一片。

从那天开始,李富贵家的就发现,世子爷一直都冷冷的,叫她们这些近身伺候的人都战战兢兢的。

***

临安也下起了雪,外面鹅毛大雪,落在地上不久就化成了水,铺着青石板的地面湿漉漉的,异常寒冷。

屋内点了火盆,倒也不冷,但却不如火坑,姜瑜对着母亲说道,“娘,等着开春,喊几个泥瓦匠过来,在这里砌上火炕,等着烧了炕,整个屋里就暖烘烘的,很是舒服。”

杜氏听了倒是十分的期待,只是看着姜瑜在绣女红,绣花绷子上是红色的盖头,上面鸳鸯戏水的图案已经成型了,颜色鲜活,细致入微,绣的叫人眼前一亮,非常出众。

她颇有些不舍的说道,“傻孩子,那时候你就不在家里了。”

虽然说一直想要让姜瑜嫁到杜家去,这样她也没有了后顾之忧,担心自己百年之后,无人看顾姜瑜,让她一个人孤零零的,但是等着这婚事真的定下来,婚期也安排好了,随着这日子越发接近,心里就越发的不舍了。

姜瑜一愣,停下绣花的手,往外看了一眼,外面飘雪雪,只是临安地处南方,鲜少有雪成型,落地就化了,不像是京城,姜瑜犹记得小时候跟着父亲去过一次,那雪厚的踩在上面都咯吱咯吱的响,非常的好玩。

她想要去尚宫局的事情,估摸着就这样没有后续了。

姜瑜还记得,那天李富贵家的过来,她突然就意识到,只要她还在杜家,按照周王妃的性子,只管遇到了事情就会无所顾忌的喊她过去问话。

她离开王府就是想过点自己的生活,怎么能又被周王妃搅乱?

当时母亲满目的期盼,她就鬼使神差的点头了,这件事本就是水到渠成,大表哥也好,大舅舅和舅娘,甚至是外祖父也都是认可的事情,自然就很顺利的成了。

两家聚在一起,选了个黄道吉日,恰好月底是个好日子,就选了这一天纳彩,按照周氏的话两个人都不是头婚,但却不能草率的办了。

姜瑜这几日就开始绣嫁妆了,因为婚期定在明年初,所以时间紧迫,绣出整套嫁妆却是不可能了,但是可以绣个盖头出来。

看到姜瑜有些迟疑的表情,杜氏还当姜瑜是舍不得他们,怪自己刚才不该说这些叫人伤心的话,说道,“这次是嫁到你大舅舅家里去,以后有个什么事,只管跟舅娘说一声就能回来了,莫要担心。”随即又道,“冯家那边想等着你弟弟下场之后就把事情办了,到时候家里也多个人陪我了。”

姜瑜的弟弟姜宴和冯家的三小姐定了婚事,就等着年龄到了成亲,明年姜瑜的弟弟就十七,而冯三小姐则是十五,倒也刚好合适了。

姜瑜也担心母亲一个人,正好有弟媳嫁了进来,要是顺利,后年母亲就可以抱上孙子,家里也热闹起来了,倒也让她放心了,但就是这般,心里还是不舍得。

虽然在王府的日子不算难捱,但是又怎么能比家中相比,她把头靠在母亲的肩膀上,撒娇的说道,“母亲,您有了儿媳妇,是不是就忘了女儿了?”

杜氏哭笑不得,姜瑜的话一下子就冲散了她的顾虑,忍不住摸了摸姜瑜的头,说道,“你这是吃的哪门子的醋?怎么还跟小孩子一般的。”

杜氏话虽然这般说,但大抵是怕姜瑜多想,给冯三小姐定首饰的时候也同样定了同样一份的给她,说道,“在娘的心里,手心手背都是肉,你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