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会起初是一些大臣回报半年来的情?况, 六部九寺五监逐一上报。

今年的赋税征收比往年顺利,国库的亏空也?补上了, 虽然?有民怨,但各个地?方的官员正在努力调控配合, 已经安抚了不少。

从永徽帝平缓的面色上看,还是比较满意的。

@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接着, 便是关于狄国边境之事, 有人主?张议和, 与狄国修好, 有人主?张主?动?出击,把狄国赶出边境千里之外, 永绝后患。

大燕历经百年,根基稳固,若全力以?赴, 必定会把对方打的落花流水。

历来战事需要大量的军需,而?一些受灾之地?还没有真正的回归正道,眼下摆着一道难题, 众人纷纷出谋划策, 有建议增加赋税的,有主?张削减各项开支的。

永徽帝也?十分想听听太子的意见, 这也?是他第一次参见朝会。

谢岐走?出列队,道:“儿臣认为,狄国不足以?为惧,兵力不需要扩充,自然?军需就不必增加,省下来的军需作为民用,让百姓安居乐业。”

在襄王看来,这是一番谬论,也?出列道:“启禀陛下,臣以?为军需不可少,狄国对我大燕虎视眈眈,国若破了,哪里还有家,百姓还如何安居乐业。”

@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襄王的话引起重臣低声议论,太子乃是未来储君,这等驳斥的话未免也?太过猖狂,可仔细回想襄王说道话,也?不无道理。

太子看着襄王,平日里两人也?没有过不对付,今日竟然?在大殿之上回击他,眼底的冷意加重了几分。

虽然?憎恶,但他的修养不允许他此刻发火,从容淡定的回道:“大燕在父皇的治理下,根基牢固,怎么?会国破,襄王是不是想的太多?了。”

“听说太子殿下学问了得,阅览史书无数,应该明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道理,妄自尊大只能让人越发看不清眼前的是非。”

太子道:“你在教我做事?”

“臣不敢。”

看来太子不是愿意听从直言纳谏之人,说的多?了,襄王恐怕把人得罪了。

主?张议和派的大臣们纷纷赞赏太子的言论,未来储君有爱民仁义之德。

太子又说了一番以?民为本,治理天下的言论,一番话说的慷慨激昂,也?得到了大部分官员的认同,觉得太子后生可畏。

只是话锋一转,太子说道边关事宜:“这些年,边关镇守之人无所作为,却占用大量军需,可谓劳民伤财,若议和之后,可不用大量士兵镇守,自然?就会节省朝廷开支。”

宣平侯提出异议:“太子殿下,为了抵挡狄国侵犯,边关将士可是吃了不少的苦,为了大燕的江山,无数士兵死于狄国之手,怎么?会是无所作为的。”

“所以?说,若早些议和,还会有那么?多?人死伤吗?”

魏临本不打算反驳谢岐,也?明白谢岐身为储君,想在众位大臣跟前立威,不知?他真的不了解边关近况,还是明知?道一切,只为满足自己一己私欲,图个口舌之争。

魏临出列,先?给永徽帝行礼,随后说道:“所谓主?动?议和,无非是拿我大燕的物资进?行交换,若不合狄国的心意,那么?他们便会变本加厉,狄国人贪婪,断然?不是一些物资就能解决的,他们会想要的更多?,美人,财物,国土,只要他们看上的,就一定会恬不知?耻的要,臣不明白,为何要和一群曾欺凌我大燕的蛮横之徒讲道理。”

听到魏临的话,众人纷纷看过来,谢岐一点也?不意外,只是魏临说的话,比想象中呛口的多?。

“多?年来,我大燕士兵死伤无数,边关土地?下有多?少亡魂,与狄国拼杀到底绝不屈服,为的就是再次议和吗?”

一些官员不知?该如何讲了,有叹息的,有无奈发表自己见解的。

@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这……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