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柬之辩解道。
他只是说了议和,有没有说归降。
“那请问这两者有何区别?”
既然张柬之都这样说了,他寇贺也直接问了出来。
“若是和突厥议和,那请问如何议和?是否要割地还是赔款?这不是服软是什么?”寇贺盯着张柬之说道。
“左相如此主张议和恐怕也不是为了我大凉吧?”
寇贺眯起眼睛说道。
“右相这是什么意思?”
面对寇贺的话,张柬之眼神中也有了几分不悦。
“我可是听说左相出生燕京城,倘若儒州战火四起,我大凉和突厥一战,燕京必然会受到影响,我听闻左相在燕京城可是有很大的家业。”
寇贺开始那张柬之的家业抨击张柬之。
张柬之身为朝廷相国,自然有无数人巴结张柬之,而张柬之也是一个聪明人,他从不让那些巴结自己的人来京城,而是前往燕京城和自己在燕京的老家接洽,之后在从老家传达他这里。
防止日后有什么事情,他也可以抽身。
“一派胡言,右相此言是我说张柬之以公谋私?那我倒要问一下右相你又是如何一路平步青云坐上了右相的位置?”
张柬之情绪像是激动起来。
张柬之出身名门望族,父亲便是先帝臣子,执掌吏部,后来张柬之入朝为官,因为父亲的缘故张柬之一路也算是顺利。
众人都说张柬之有才学,但是运气更好,有一个替他打点的父亲。
可是寇贺的出现。
让众人觉得张柬之的运气还是差一点。
寇贺更是有这传奇色彩。
寇贺出身国子监。
从扬州知府到现如今的当朝相国只用了三年时间,不可谓不快,这很有可能是有些人一辈子都无法走完的仕途。
但是寇贺却做到了。
当然寇贺的才学也没有辜负这三年的快速升迁。
寇贺坐上右相的位置便提出了变法强国,让景帝将财政分开,专门设立独立的理财机构,推行两年之间,大凉国库收入确实是提升不少。
不过寇贺的提议却也引来了不少人的反对,财政分离,让一些人失去了钱财的来源。
“够了!”
此时景帝一拍桌子打断了寇贺和张柬之二人的争论和互相诋毁。
“你们二人是朕的左膀右臂,朕现在不想听你们二人争论,我想要听一下燕云如何处理!”景帝将话题拉了回来。
“皇上微臣还是提议议和,现如今我大凉根本没有能力支持我们和突厥决战,我们不如缓一缓,等我们恢复过来在一雪前耻。”
张柬之行礼说道。
“打仗那里有缓一缓的说辞。”
寇贺笑着说道。
“右相你口口声声说打仗,那你可知道我大凉现在国库还有多少银两?前日户部尚书才找我跟我抱怨,现在我国库存银还不到一千万两。”
张柬之瞅了一眼寇贺说道。
一千万两?
这么一点钱能做什么?
“一千万两?”
寇贺也是愣了一下。
“是啊,因为您提议出来的财政分离,导致很多地方无法正常收纳赋税,上交国库,很多地方出现了亏欠国库的迹象。”
说到这里张柬之立即将寇贺财政分离的建议说了出来。
在告诉景帝。
国库亏损,主要就是寇贺提议出来什么财政分离导致的。
地方官员没有了收入,人家凭什么给你卖命啊?
导致各地出现了懒政,不作为的现象,说白了就是这些官员大家不谋而合的用行动来反对寇贺的提议。
“国库空缺这是户部的事情,皇上可以派遣钦差彻查此事,命令那些官员将亏欠国库的银两在约定的时间补齐。”
寇贺反驳道。
既然知道了有亏欠,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