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没直接说什么,而是去厨房抓了两把米壳喂鸡,边撒边说:“赶紧吃吧,整天就知道张着嘴等吃,要是我也有你们这么好命就好了。”

表面上说的是鸡,实际上含沙射影苏圆圆什么都不做,就等着吃。

来了,来了,熟悉的剧情来了。

苏圆圆在看原书的时候,就被这段剧情恶心地要命。

这些人一个个精明贪心地够可以,现在家里吃的用的,全都是陆正安寄回来的工资。

他们谁都可以说,就是没脸也没立场说她。

要不是怕原主死了不好交代,他们早就放着原主饿死不管。

苏圆圆耷拉着眼皮不说话,看起来是心里不好受,也没力气。

捉奸没成,继续杵在这也没意思,何况苏圆圆身体不好,可别被传染了。

一群人都觉得晦气,嘀嘀咕咕出去了。

摇摇欲坠的门合上,屋里暗了下来。

苏圆圆冷笑一声,躺正了盯着屋顶回想原书的剧情。

当时她熬夜看的这本书,看的那叫一个津津有味,所以记得很清楚。

原书背景在八十年代初。

在书中,李花夫妻打小就更疼大儿子跟二儿子,对陆正安很不好。

五年前陆正安任务期间受了伤,检查出以后很难有孩子。

一听这话,十里八乡的女人都不愿意嫁给陆正安,媒婆说破嘴皮子都没用。

只有原主苏圆圆从小身体不好,自己就是个病秧子,所以愿意和陆正安结婚。

结婚没多久,陆正安就回了队里,陆正安以为自己和苏圆圆没办法有孩子,所以拼了命建功立业,这样就算以后两个人没有孩子,苏圆圆也不用吃苦和担心老年养老。

陆正安哪里知道,他离开家没多久,苏圆圆就发现自己怀孕了。

不过回队里之后,陆正安就出了一个长期任务,再没回来过。

津贴每个月都会准时寄回来,都是寄到苏圆圆手里。

那可是一百二十块钱!老陆家别提多眼红,就打起了津贴的主意。

苏圆圆不识字,不会写信,老陆头就写信给陆正安,瞒着苏圆圆肚子里有了货的事,跟他说他们夫妻俩以后也不会有孩子的。

苏圆圆身体不好,平时也需要一家子照顾。

等以后他们老了,还得老大老二的孩子给他们夫妻俩养老,一家子出人出力的,他的工资也得给家里一部分,剩下的留给苏圆圆。

信送出去后没半个月,陆正安就送回来一封信,信里还有五十块钱,是和战友借的。

陆正安答应老陆头,工资可以给家里,但他们要照顾好苏圆圆。

老陆头和李花回信那是一百个答应,然后转头,每个月就只给苏圆圆十块钱。

苏圆圆一开始还忍气吞声,可孩子生下来,看两孩子因为饿肚子一年比一年瘦,个头比同龄的孩子矮很多,原主虽然懦弱,但也清楚这样下去不是办法。

如果不反抗,她和孩子都要饿死。

她不会写信,就拿着藏着的那点钱,跑到村头的供销社,想拖人写信寄给陆正安。

没想到半路被王春华撞到。

原主什么都写在脸上,王春华发觉不对,把人拉了回来。

老陆家都猜到她要干什么,把她大骂了一顿,就把人关到屋子里,不给吃喝,饿了两天。

原主本来就身体不好,又病倒了。

这样下去也不是办法,街坊邻里都看着,他们不能把人关屋里一辈子,陆正安回来知道了更不好交代。

一家人一合计,就想出来一个损招。

让苏圆圆被扣上偷汉子的帽子不就成了!

找个人坏苏圆圆的名声,然后他们假装捉奸在床,再把这件事捂住,拿这个事来威胁苏圆圆,让她把手里的钱交出来,以后就连寄回来的津贴补贴,都没她的份。

苏圆圆没想到会遭遇这种事,被吓得六神无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