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小财迷喜欢上柳晟,他才后知后觉的发现,对付小财迷需要温柔体贴。可惜,晚咯,人家小财迷的心已经给了柳晟,他还要垂死挣扎。

好惨一男的。

不争不抢的日子,其实挺舒心的。

父皇对他还是忌惮,他也算是看清楚了,父皇啊。但凡是有点能力,不受皇权控制,能威胁到皇位的,他都忌惮。

不仅是对他这个大儿子,对他一手培植起来的老九,宠臣柳晟,柱国相爷,没一个是能放心的。

有时候想想,父皇到底为什么要这样呢?

这些人权势再大,也不可能造反的。

他跟老九是他亲儿子,是绝无可能做出弑父的行为。

而柳晟,他就是一个权臣,威胁不到他的皇位。

至于相国,那就更不可能了。

相国的势力,在父皇登基的时候,是最顶峰的,朝野上下,哪个不是他的人?

北疆数十万军队,全部都是他的旧部。

云南沐府的三十万大军,只要他一句话,那也是可以揭竿而起的。

还有京城十几万的守城军,当时也在他手里,相国要是想篡位,当初父皇都登不了基。

他当初选择在相国外出赈灾的时候起兵造反,不就是知道有相国在,他得手不了吗?

怎么登基了,反而忘了这点呢。

这些年相国就像是他砧板上的肉,他要削兵权就削兵权,他要培植柳晟分他的权就分他的权,可以说是逆来顺受了。

可父皇还是不信任他,还是忌惮,还是怕他造反。

南宫扶桑有时候都觉得他父皇有点走火入魔了,连他一个外人都看得明白,相国几乎是朝野上下对父皇最好的人了,父皇自己却看不到。

看到相国的遭遇,南宫扶桑就不那么难过了,连相爷这种一心为民,一心为父皇的柱国,都逃不过父皇的忌惮,他作为亲儿子,被自己父皇忌惮,也没什么好委屈的。

他这点委屈,跟人家相国比起来,都不算事。

有些事情,想通之后就释怀了。

本来他已经想好,等把小财迷平安送到草原和亲之后,他就自请回南疆去。

京城的尔虞我诈,让他觉得厌烦了。

但是前太子南宫邱明的旧部开始闹腾起来了,在南方打得你死我活。

父皇这个时候想起他这个老大儿了,又把从他手里夺走的兵权还给他,让他去南方镇压叛乱,驱逐外敌。

典型的有事钟无艳,无事夏迎春。

父皇到底会不会觉得脸红,或者不好意思什么的?

夺兵权的是他,打压亲儿子的是他,现在发现他朝中无大将可用,又回过头来启用这个被他打压的亲儿子的也是他。

他不会觉得打脸吗?

但南宫扶桑还是去了,不管他跟老九怎么斗,跟父皇怎么怄气,关起门来他们还是一家人。

但是外人想欺负他九弟,欺负他父皇?

那不能够。

除非他南宫扶桑死了,提不动刀了,否则就轮不到别人欺负他们。

于是时隔两年,他又再次披挂上阵,杀得他们节节败退,几乎被赶出边境线。

但是萧宁跟前太子孤女那两个老娘们真阴啊,打不过就使阴招,居然四处散布他炸私炮房的事,以此煽动百姓,打击军队士气。

她成功了,他被自己人给阴了,在他带领自己的精锐当先锋冲出去的时候,大军在后面使绊子,直接就地解散,没人来跟他们汇合。

导致他孤立无援,退回去南方就会彻底失守,落入萧宁跟前太子孤女那两个老娘们手里。换句话说,大禹的半壁江山,就这样丢了。

所以他不能走,他一旦走了,他大禹的半壁江山,瞬间蒸发,江南的百姓,立马就会成为叛军砧板上的肉。

当叛军发出最猛烈的一次进攻的时候,他知道自己活不成了。

属下让他走,他才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