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她还是多问了一句:“那最后是谁选上了?”
定北侯夫人道:“一位是太子妃娘家侄儿,另一位是庆王世子。”
听到这里,舍娘在心中也是喟叹,前世皇太孙也是可怜,皇帝也驾崩了,太子登基不久也去了,皇太孙继位。正所谓主少国疑,晋王就成了摄政王,后来自然而然,太子还未亲政,骤然去世,晋王继位。
好在这两位伴读其实都没受牵连,太子妃的侄儿极是善战,后来因为平定西域有功,后来以功臣画像入凌烟阁,至于庆王世子,原本娶了褚家女儿,和褚家人是一路,后来褚皇后生的章献太子夭折,他亦是和褚家人一样,也很受建昌帝信任。
当然,这群褚系人马看不上她这个皇后,重生之前,关淑妃还想把自己的侄女嫁给庆王做续弦拉拢呢。
回过神来,舍娘察觉有人看自己,她抬眸一看,竟然是定北侯夫人,她大方笑着微微颔首。
陈妈妈本以为四姑娘已经稳了,哪里知晓定北侯夫人又是夸六姑娘天生贵气,又是说五姑娘人安静眉目如画,就是不提起她们四姑娘……
这中间出了什么岔子吗?
第11章 一喜一忧 一喜一忧
陈妈妈不知道,庾氏却很清楚,这没什么岔子 。她也是从姑娘家过来的,翻了年,丽娘虚岁就十三了,定北侯府肯定有意从裴家娶一位姑娘去的,无外乎是从长房和六房的姑娘里挑,无他,只有这两房的男人功名在身。
而越看重一个人,越确定要这个人,就越会考验这个人。
你若沉不住气,憋不住火,任性起来,这事儿可能就黄了。
这样的场合,庾氏却发现丽娘虽然坐姿优美,但总觉得小动作很多,反而是小女儿舍娘,比她还小两岁半,整个人落落大方,听人说话带着笑影。
但她到底心宽,似丽娘这样的,嫁个普通人也就够了,也不必强求一定要嫁入什么公侯府邸,一入侯门深似海啊。
庾氏放松了,裴老夫人却不满意,等定北侯夫人去前院抹牌时,她和向嬷嬷道:“真是狗肉上不了正席,枉费我上次抬举她。”
其实向嬷嬷不明白:“要奴婢说您何须抬举四姑娘,六爷的娘是那个女人生的,难道是什么好东西吗?还不如这好处让六姑娘得了。”
裴老夫人听了,只是摇头:“年纪不合适,再者,大人们的事情也不必牵扯到孩子身上。老六这么多年,也过的不容易。”
“要说不容易,谁有您不容易啊。当年,老太爷若非是遇到您了,怎么可能仕途如此平坦。哪知他是个忘恩负义的,娶了您后,不过好了那几日就纳美妾,这么一大家子,幸而您宽容,别人哪有您这个心胸啊。”向嬷嬷为她不值得。
裴老夫人揉了揉太阳穴:“你先去前面看看吧,我来礼佛。”
向嬷嬷不敢多话了。
又说舍娘她们出来,定北侯幼子王磐正和长房的二少爷裴震说话,玥娘和舍娘在一旁下棋,宜娘则在一旁点茶,丽娘和舜娘打着双陆。
舍娘原本就很健谈,她正和玥娘说起趣事:“我爹说他去华阳赴任时,还坐一种竹子做的滑竿上山,我爹还算瘦嘛,同行有个师爷,腰这么粗,一路坐上去,人家一路加钱,原本说好是八十文送上去,后来加到二钱了。我爹爹就说,再也不能放开肚皮吃了,要不然坐滑竿还得加钱。”
玥娘笑的前仰后合。
正好宜娘端来茶盏放舍娘旁边,她似乎毫无芥蒂道:“五妹妹,吃一盏我点的茶。”
舍娘先拿开茶盖,看色泽清亮,再一尝,茶色极正,她睁大眼睛道:“三姐姐好手艺,这茶点的真好。”
宜娘,不,何碧云父亲多年未中进士,常年在家做闲云野鹤,母亲却见不得,故而极力培养自己,就怕她去高家丢脸,即便家中不甚有钱,亦是琴棋书画、焚香点茶全部都请人教导。
只可惜,最终她突如其来的被人陷害,还是和高家的亲事黄了。
如今她也是一事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