蓁蓁因为自?小和锦娘一起长大,很亲近自?己的娘,锦娘快四十岁的时候,又诞下一子,杜卿更是欣喜若狂。
这个孩子其实来的非常的意外,锦娘这个年纪,已?经不准备再生了,杜卿在任上?也忙,二人都没想到?。
便是连远在外地做官的公公都特地送了不少东西过来,可是锦娘觉得孩子不在于男女,有孝心的一个就好。
她从?生淳哥儿?的时候就发现了,如果她还是那个小娘,或者一个穷婆子,淳哥儿?恐怕都不稀罕认她。
所以,这也是她没有拼命生孩子的缘故,每次生完一个都会特别留意怎么避开。
杜卿的官做的四平八稳的,彭泽县令三年之?后,又到?莱州做通判。其实都不是什么很富庶的地方?,也一直都在外任,但是对于他们来说远离汴京的是非也是好事。
而?据淳哥儿?来信说周家大老爷去世,周存之?全家回去临安守孝,他也跟着回了原籍,他本来就好辟谷修道,如今回家之?后,淡了许多名利心,倒是张氏之?前做贤妻,本以为丈夫会有大出息,没想到?周存之?此人没了心气,她一气之?下投了水。
锦娘看完信,觉得这实在是太扯了,自?己的命难道不是命吗?
就是杜卿也透露出再过几年就辞官的想法,锦娘都觉得理解,亲民官可不好做。再说这是人家杜卿的官途,他肯定是衡量过利弊的,就像周存之?这般大起大落的人,恐怕早已?厌倦了这些。
在淳哥儿?十六岁的时候出来游学?,他如今已?经是个大少年了,听说周家二房这些年没有了周存之?这个做官的侄儿?,家财已?经舍了不少,但是有个好处是他们年纪大了,心气没以前那么强了。
“他们还主动让儿?子过来呢。”
杜卿听说淳哥儿?过来,忙帮他安置房舍,锦娘还打算帮儿?子说一门亲事。
毕竟现在儿?子已?经不是官宦子弟了,要说一门官家女儿?还是很难的,淳哥儿?到?了锦娘这里,一点都没有觉得慢待。
他以为娘会讨好丈夫,对自?己冷待,实际上?也没有。杜家叔父为人脾性温和,在他眼中,更有父亲的感觉,会教他读书,为他延请名师。还有蓁蓁很可爱,常常偷摸放许多小零嘴在他荷包里。
渐渐地,他也放心了。
至于锦娘这边却为他找亲事有些麻烦,正?跟杜卿抱怨:“要说找官家女儿?是可以,但只能选些穷官的女儿?。”
淳哥儿?是不差钱的,他肯定奔着找官家女儿?过来的,锦娘摇摇头,继续替儿?子挑选。
自?然,她也给儿?子提了一个要求:“好歹你也要考进州学?才行,有真材实料,别的都不必怕。”
“儿?子在周家其实也没怎么学?,原本在临安的时候,先生都没怎么请,后来还不知?是哪位族人说了一句,我们才读书的。”淳哥儿?低头。
锦娘笑道:“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当时我也是看到?周家的情况,若是长久待下去,反而?对你来说未必好。只不过,娘也提醒你一句,这些所谓的钱财权势都只不过是一时的,你自?己学?到?的才是你自?己的。”
她也不能完全让淳哥儿?觉得有依靠了,就做二世祖,便是连她自?己若是不攒下偌大家俬,哪里又有许多底气。
淳哥儿?身边那些不靠谱的小厮丫头,锦娘都换了一遍,成日?督促他读书。起初,淳哥儿?还立志要好生学?,可逐渐懒散起来,锦娘要管她至少也得管他进州学?,帮他说一门好亲事,自?然他消息想跑,也让人压着他。
还好这孩子自?小读书还算聪明,十九岁这一年考进州学?,他家资十万贯,人生的还算是破抻敨,还是通判夫人的儿?子,本人也是出自?书香之?家。
知?州爱才,又见锦娘上?门,随把女儿?许配给了淳哥儿?。
锦娘去信到?临安府,临安府那边送了不少聘礼过来,淳哥儿?娶了知?州女儿?,先回临安拜见长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