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章(1 / 2)

包娘子爱吃鹅, 故而她这里放着各式各样的鹅,田娘子送的水晶鹅、锦娘送的烧鹅、齐娘子送的炖鹅汤。每当这个时候,她就是最高兴的, 一边吃着鹅, 一边翘脚看礼单。

外?头裁缝送了?三套衣裳来,都是上好?的洒金的衣裳,包娘子连忙让人给了?这裁缝工钱, 又喜滋滋的试了?一遍, 又从?账上支钱让人打了?钗环耳坠,如此还尤嫌不够, 从?私房钱里拿了?三十两,打个四?个金镯子。

只是打了?金镯子后, 才发现钱袋里只有零碎几两银子了?。

“娘子, 您怎么把私房都拿出来了??”巧儿作为包娘子的贴心人, 一心为她算计。

包娘子待巧儿与别人不同,自然说心里话?:“你不知晓,新上任的通判夫人请我们去赏梅, 通判夫人的花宴之后, 知军夫人的女儿及笄,我总不能金镯一对成日戴一样的吧。”

她嫁妆薄,浅浅两口箱子还是些“西瓜装”,都是丫头的装束,水红的裙子, 翠绿的褙子, 哪里穿的出去。

巧儿也觉得是,主仆二?人又商量回礼,包娘子想别人送的布匹直接从?嫁妆匣子里拿就罢了?, 她却?只有再从?公中支钱买去。

要?说梅县尉有没有钱,他常常缉拿犯人,替主簿催收税款,手里自然是有钱的。但这些钱大头都在梅县尉本人手里,一部分用于?公中走礼,还有包娘子和妾侍们的吃穿用度,但这些不是钱,要?攒一份私房钱也不容易。

包娘子一心想着那?日出风头,自是早早筹划。

却?说顾家二?姑娘的定礼,锦娘又去了?一趟,两次一共得了?四?百两,两担茶饼、十六匹时兴缎子、四?匣香料、两根老党参和两盒翠花。

锦娘先把东西都收拾到箱笼里,再从?手上拿了?八贯替蒋羡和她自己各买了?一双皮靴,冬日在外?行走,穿皮靴鞋子不容易进水。

蒋羡的皮靴外?面是湖蓝地仙鹤纹,锦娘的皮靴外?是正红折枝牡丹锦,蒋羡穿上很合适,问?了?下价钱,方道:“娘子总是想着我。”

“我也买了?一双,今年要?去参加新任通判夫人的梅花宴。”锦娘笑道。

她有个打算,吴县土地肥沃,良田每亩三贯,若是买上百亩,也不过三百贯。这次做全福人得了?这些钱,其实已经尽够了?,但她也不能把手里活钱用完,等明年蒋羡的俸禄来了?,再有汴京的赁钱送过来,不如索性置办一个庄子。

但是她在此地人生地不熟,也不能贸然买,买了?管理也是有问?题。所以还得慢慢寻摸,无?论是田还是人。

吴县一斗米六十文左右,一亩良田约莫每亩收获两到三石,也就是一年就入账六万钱,大概六十贯左右。若是汴京发灾,这边的米面也能运过去,不至于?饿肚子。

可?是将来若是不在这里做官了?,不可?能为了?六十贯来回,不如多存些钱,日后也多买些。

好?歹也是个进项。

想到这里,锦娘平复了?一下自己进账的喜悦,又继续去绣观音了?。

蒋羡正吃茶,见锦娘还在绣观音,不禁道:“娘子,你如今少做些针线,仔细眼睛。”

“我现下每日也就闲暇的时候做一下,平日两个小鬼头缠着我,我还没那?个功夫呢。”锦娘笑道。

夫妻二?人间?或说几句话?,多半还是自己做自己的事情?,等到午饭时,锦娘才放下手中针线,和孩子们亲香。说起来筠姐儿聪明记性好?,弟弟宁哥儿记性却?更好?,不过才一岁多,锦娘教过的图册,他看了?就会读,着实让锦娘也惊讶了?一番。

但姐弟二?人比起来,筠姐儿性格更讨喜一点,宁哥儿有自己的个性。

“娘,我还要?听《晏子使楚》的故事。”宁哥儿央求道。

锦娘点头:“好?,等会儿我就讲。”

一岁多能把话?说的这么清楚,她摸了?摸儿子的头,她跟小孩子们说的都是什么《一鸣惊人》《晏子使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