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仪见人已到齐,开始进行婚礼仪式。礼堂里坐满了人,但此时却没有一丝声响,司仪低沉的声音荡在屋内,似有千斤重,敲打在凤筱身上。
她的脑袋有些昏沉,恍若隔世。凤筱晃了晃头,将这种怪异的感觉挥去。
“香烟缥缈,灯烛辉煌,二位新人齐登花堂。”
司仪的声音将凤筱拉回现实,她定神,才将注意转入礼堂。
“一拜天地”
“谢天地为妁,比翼双飞结良缘。”
“二拜高堂”
“恩父母生养,忠义仁善念双亲。”
“夫妻对拜”
“喜三生有幸,相濡以沫结同心。”
凤筱跟着压低身子。
“叮铃”
一声清脆的响声萦绕旋转进凤筱耳畔。
“!”凤筱像是触电般抬头,向声音来源看去。
窗外的夜慢慢释放干枯的浅默,压在这熙熙攘攘的世界,这一瞬间,仿佛窒息了一般的静,只有那淡淡的灯光苦苦支撑房内渺小的生灵。
凤筱猛的转过身子,看着空无一物的萧条礼堂,好半天,才有了动作。她微微退了一步,胸口缺氧般剧烈起伏着。她攥紧拳头,又缓缓松开,一滴泪水终是顺着昳丽的面庞滑过,扭出一道斑斓的痕迹,微不足道的砸在地板上,又顷刻消散。
……
后记
1937年11月8日,日军渡过黄浦江,向松江进攻,上海的中国大军腹背受敌,国民政府不得不下令全线撤退。由于命令仓促,指挥失控,所有部队全部陷入混乱,撤退结果演变成全面大溃退。
同年11月12日,上海沦陷,淞沪会战以中国的失败而告终。
上海失守后,日军趁势分三路急向南京进犯。
12月10日,对南京形成三面包围的日军向南京发起总攻。因敌我力量对比悬殊,南京各城门先后被日军攻陷,守军节节抵抗,牺牲无数。12日,国民政府下达守军撤退令。守军各部因撤退失序,多数滞留城内,伤亡惨重。
12月13日,南京沦陷。日军于南京及附近地区进行长达6周的有组织、有计划、有预谋的血腥暴行。
……
城内阴风列列,黄沙卷起烧焦的旗帜,荡在漫漫的沙石里,冒烟的木头发出阵阵让人作呕的臭味,土壤早已成了无法凝固的红褐色,上空的阴霾隔绝了阳光,给大地盖上一片灰蒙蒙的绝望。偶尔看见的断枝上还挂着早已辨不出的肢体部位,这里不久前还充斥着的哭喊声、枪炮声消失了,却让此时的寂静显得无比狰狞。
这场战争,带来的不是樯橹灰飞烟灭的豪迈潇洒,而是妻离子散,血流成河;是寒鸦啄食,疮痍满目。
那个年末的誓言,也一同随着无情的枪弹,爆裂在充满血腥气的空中。
国破山河在,情愈甚往深。
十丈红尘,阶前风冷如雨,她只为一人演绎了一场折子戏,那散落一地的离殇别情,化为两缕空灵的爱意,却在朦胧婉约里只留下一句:
勿念。
........
有些宝宝可能没弄清楚结局是什么意思,我来说明一下。
楔子那一章的标题和文中一些内容其实都在暗示,这个婚礼是一场梦。真正的时间线:第一章辰晔看戏第二章凤筱再度唱戏第三章凤筱想象中的成亲。
也就是说,整个楔子和第三章直到铃铛响的那里,均是凤筱自己想象出来的。辰晔此时早已牺牲,凤筱有多么期望与辰晔在一起,就对这场婚礼有多么深的执念,正是如此,结尾那里回过神的时候才更痛苦。
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辰晔,凤筱。
她们两个何尝又不是如此呢?我一直在等待着,可是星辰早已不是昨日的星辰,人,也不是当初那个人了。
【作家想说的话:】
这一章和楔子不一样!宝宝们仔细看!
读者:叉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