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房子都是红瓦青砖,用石灰刷的雪白,这片建筑群跟长安和边城的风格都不同。没那么大气磅礴,但很唯美。
特别是清晨和黄昏时,夕阳一半铺在海面上,一半洒在小城里,就算是劳作的再辛苦的百姓,也会抬头看两眼远处的风景,赞一句‘真美啊’!
“真美啊!”这也是锦岁此刻的感觉,她和顾长萧、燕九、刘县令爬上了灯塔。目前灯塔还不是海上启明星的作用,而是瞭望塔的作用。
配合望远镜,整个小城尽收眼底。小城中心是县衙,外面是个半圆形的广场,宽阔的马路两边是工坊和居民区。
再往外,沿海是盐田,靠南边燕州的一带是开荒的田地,靠北边是座森林,而穿过森林就是牧区,以前这一片无人来放牧,但现在能看到成群的绵羊。
锦岁赞道:“规划的挺好,就怕一开始没规划好,建房子时东一栋、西一套,路就变得弯弯曲曲不好走。
以后想拆迁重建又极麻烦,还是一开始就规划好,工业区、居民区、商贸区、官府机构,这样既方便管理,城建又快。”
刘县令得到夸奖很是高兴,拘谨地笑道:“是凌姑娘和程大人的功劳,之前是您给图纸,帮我们规划了路线,和几大区域划分。
下官脑子笨,不会想新点子,就听您跟程大人吩咐,不敢乱改乱加。”
顾长萧表扬道:“你做的很好,基地能发展到如今的地步,功不可没!”
皇上的一句夸奖,让刘县令喜不自禁,谁能想到,当初他一个屯田营校尉,军饷发不起,军粮交不上,年年受上面打压责骂,一家老小包括屯田营的兄弟,差点就活不下去了。
结果他们等来了‘戾王’,而在戾王围城讨饷之时,一辈子唯唯诺诺的他,做了一个大胆的选择,就是带着兄弟们,跟随戾王一起去讨饷。
就是这个决定,才让他有了如今的成就。一个边关小校尉,成了一城县令,并且还是陛下的亲信,他年纪大了,前途有限,却为儿孙挣到了前程。
刘大人看一眼当年追随的‘戾王’,呃,也就是锦岁,万般感激之语涌上心口,却又什么也说不出口。只能用一生的忠诚和奉献来报答这份恩情。
顾长萧又问及基地人口情况,粮食收成,海产商贸等等,刘大人对答如流。
这时海上出现一艘海船,锦岁看向燕九,果然听他道:“是燕家的船,如果臣没记错的话,这艘船燕家已经借给了基地。”
刘大人忙道:“正是如此!船中载的是岭南的柑橘、红糖、龙眼、荔枝干等岭南特产,这些货物在燕地非常紧俏。
回程会载上咱们边城的土豆、红薯粉、腌白菜、番茄罐头等特产,卖到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