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1章(1 / 2)

又商量锦安的学业:“边城没有好夫子,要不要去燕州读书?”

锦安猛摇头:“不要!”

锦岁思索着道:“再等等吧!今年春闱之后,王爷会在边城广聘有才之士,相信会有好夫子来的。”

之前天下有才之士不来边城,是因为边城只是个不像样的边关营地,而戾王又身背谋逆重罪,谁敢往边城凑?

但开春就不一样了,力大无穷城正式落成,因北疆使团誉王的名声必定受损,再加上春闱不少考生落榜。

顾长萧在自己封地是有封府官的权力的,也就是说到戾王麾下任职,其实跟朝廷的官吏俸禄品级是一样的。

凌爷爷和锦安回自己院子睡觉,锦岁不想挪动,就把纸笔拿到小桌上写。

因为和阿爷谈到春闱后边城广聘人才之事,她有了很多想法。不光要文人,顾长萧要征兵。

而她也要征人才,跟读书人不一样的人才,那就是匠人。

匠人在这个时代属于匠籍,谁能想到后世的各种非遗大师,在这个时代是匠籍,也就比贱籍好一点而已。

最直观的比喻,农民很苦,面朝黄土背朝天,靠天吃饭,一但天公不作美,一年没有收成,或者遇个天灾干旱,不得不背井离乡成为流民。

但是,很多匠籍、贱籍的人,一辈子最大的愿望就是置上两亩地,转为农民!

不少匠人奋斗三代,只为给孙子辈打拼下两亩薄地。

农民遇到天灾人祸,朝廷会管,匠人和贱民,朝廷是不管的!

若遇兵力不足下达征丁书时,农户可以一户出一兵,或者几户出一兵。

而匠人、贱民则是直接抓走,哪怕年老当不了兵也要做兵奴。

他们的税更重,受到的剥削压迫更狠。但现在的边城,急需这些人才!

没错,在锦岁看来他们就是人才!

她接下来要做的事太需要这些匠人了,如果顾长萧能为她找到墨门传人,那就更加事半功倍。

若阿爷能用道观吸引一些有才能的道士,那她愿意付出更多的金子把人才留下。

不管是还没采回来的石油,还没开始研究的火药,还是羊毛纺织机、海船……

就凭现在边城这点匠人,根本做不出来啊!

她准备借着顾长萧招纳贤士这股东风,同样广招匠人,包括医师、泥瓦匠、烟花匠、木匠、漆匠等等。

只要来到边城,就给安家费,减免一部份税收,工钱还给得足。

她思索了一下,自己肯定是不能当官的,要是知道边城有女官,顾长萧绝对又会成为众矢之矢。誉王正愁抓不到顾长萧的把柄呢!

再次女扮男装当官也不行,不然会传出戾王有龙阳之好的。并且大家已经知道她是女人,再扮男人她也不好意思啊!

既然不能以官方的官义征人,以商的名义征也不行,商人的地位更低。

万一些有脾气的匠人一听是经商,不愿意来怎么办?

最后只剩下一个选项了,那就是办学院!

没错,我要在边城办一所全新的学院,奉墨子为师,广招天下匠人。

当然,孔子也要拜,做不到全民扫盲,小学堂得开办起来。

她越想觉得可行,开学院这个计划太好了,厉害的匠人能来能当老师,学徒刚好当学生。

学校包吃住,学费还能赊欠,直到你毕业后有工作了再还学费。

相信单凭这一条就能吸引无数人来边城求学!

在底层百姓看来,读书科举那是天梯,一百个学生不一定能出一个秀才。

相比起来更愿意孩子学一门手艺,以前都是到处找老师傅带,做几年学徒才能出师。

但现在边城有一座专门学手艺的学院!还是戾王建的大学院,三百六十行都能在里面学到。

肯定很多百姓愿意送子女进来!

她奋笔疾书,写着开学院的企划书,最后发现手冻僵了,便到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