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1 / 2)

故而这东海之行两人还是将重点放在勘察上面,走出仙人掌区后,锦岁将话题转向和燕家合作的生意。

这次她当然没再提燕十二娘、儿女情长上面,单说边城太需要用钱,经商是必须的。

她知道长安一些权贵极度看不起商人,担心顾长萧也会如此。

顾长萧很快就听出来她在担忧什么,忙道:

“就像你说的边城一穷二白,连边卒的军饷都常亏欠,武器铠甲配置不齐,甚至连过冬的粮草物资都不足。”

“若不经商,只靠从百姓身上收税,那边城只会是压在燕地十六州百姓身上的重担,戾王永远也别想得到燕地百姓的支持。”

锦岁在马背上一拍大腿,不小心拍到伤口处,痛的她龇牙咧嘴地道:

“你能这般理解真是太好了!我之前还总担心,你会怪罪我大开商道。”

“燕地士族排挤戾王,咱们想到州城做生意,必须要找盟友,目前燕家就很合适。

胭脂斋和酒楼只是试路石,等其他人发现和戾王合作能赚大钱,都不用咱们费力去拉盟友,盟友自己就找上门了!”

顾长萧看一眼她腿上的伤口处,见没有渗出液体,这才放心地继续聊。

“说到盟友,你对付李州牧那一招着实够高,他如今对戾王是忠心不二。”

锦岁略有骄傲地一抬下巴,自从魏主薄走后,身边没个成天夸她赞她的,咱都不习惯了。

她对付李恒压根就没用什么招数,只是投其所好而已。

李恒最怕什么?怕燕州动荡,怕戾王告状,怕他袒护士族的事被放在明面上,朝廷一问责,他别说想调回长安,丢官丢命都有可能。

锦岁便给他一个机会,那就是边城打鞑子那一战,将李恒的名字也写到战功簿上。

李牧州是全力支持边城这一战的,战前为边城筹备物资,不惜得罪燕州士族。给边城调兵遣将,调了三千燕州军。

战后又帮着救援、追拿逃兵、抓拿作战的郑家……

没错,嘴是上下两张皮,正反都能说。

锦岁拿着写好的军功薄给李恒看,直接问:“你签不签?”

那一刻她都能感觉到李恒的犹豫和痛苦,不签,送上门的政绩军功你不要。

你在燕州几年都没立下啥大功,这一次戾王是半泼天之功送上门。

就像饿了多日,人家把饭送到嘴边,你张口就能吃,你张不张?

但是这个名一签,那你从此就跟戾王是一条船上的,不光在燕地士族看来,你是戾王的人。朝廷那边也这么认定了。

难道你能去跟誉王、皇后一派解释,你不是真心要帮戾王,是被逼无奈的?

你猜他们信不信?

李恒当时是哭着问戾王:“王爷为什么不能放过我?我还有一年,就能调走了啊!”

锦岁拍拍他的肩膀,真诚地笑道:

“因为本王对李州牧一见如故,我舍不得你走啊!再调一个州牧来,不像李州牧这么能干怎么办?”

李恒恳求地问:“我不签,王爷会如何?”

锦岁指着燕州军三个字:

“不如何,只会如实上报,燕州军全员做逃兵,这些年朝廷给燕州军的军饷,也不知都用在哪里了?该不会是在李大人的银库里吧?”

她又指着郑芸二字:“郑家拿活人殉葬,郑芸能在燕州城闭城期间逃离,该不会是李大人纵容的吧?”

李恒猛地高声打断她:“我签!我签还不成嘛!”

锦岁亲自给他取笔研墨,笑道:

“以后边城就靠李大人关照了,这路咱们快点修啊,军饷军资什么的,别让本王催,你多往朝廷催催。”

“对了,边城的商贸一直没打开,李大人帮帮忙,燕州的商人多让他们往边城跑跑。”

……

顾长萧问她为什么这样送政绩留李恒时,她没正面回答,而是给他讲了个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