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片河滩下的田地,新开荒的,以后种咱们的新作物,高产的很,种个两、三年,边城人口再多也不缺粮。”
刘校尉趁机道:“王爷,说到这事属下还有一事未向您上报。咱们育苗的试验田,被战火烧了一半。”
锦岁大惊:“哪一半?土豆苗还是番茄苗?趁天还暖和,赶紧补苗!”
她没怪刘校尉没及时上报,因为自从边城一战之后,活着的人都忙的恨不得一个人当十个人用,特别是刘校尉,屯田营那边的事都归他管。
再说苗田被烧,上报她也没用了,所以推迟上报她能理解。
刘校尉忙道:“已经补种,大棚也在搭,便是突然霜降也不怕冻坏苗。
烧的那一半田土豆、番茄和红薯苗都有,属下算了算,活着的苗还够种五亩地,明年春天咱们再大规模种。”
顾长萧听他们说的三种新农作物,在来边城之前他从未听说过,咱们戾王对边城的人说,这是西域进贡长安的种子,他从长安带来的。
边城的人都信了,可顾长萧很清楚,长安才没有这些东西。
所以小季道长,你是从哪里得到这些新作物种子的呢?
他没想去深究,因为朝廷非常重视新的农作物,历朝历代都是如此,曾经波棱国向大唐进贡波棱菜种,得到大唐重赏。
各国对自家作物种子看管极严,都知道高丽有好棉种,可不管是官方渠道还是商人走私,都无法从高丽弄回大量棉种。
若小季道长想向朝廷求什么,这三样新作物走道家的路子进贡,不管是为季道长求个道观,还是求个爵位,都没问题。
可他却什么也没求,就这么直接给了边城屯田军。
顾长萧看锦岁的目光越发充满敬佩和惜才,他一定要留小季道长在边城!
恰在此时路过一片绿油油的甜菜地,锦岁喜道:“上回来时这一片还在开垦,你们动作很快啊!”
刘校尉呵呵笑道:“之前郑家人在的时候,连夜开荒,趁没霜降,王爷提的几样菜都种了。”
甜菜主要是为了榨糖,但此刻看着大片的菜地,锦岁灵光一现,想到另一件事。
忙问刘校尉:“这一片菜地可有种菘菜和芜菁?”
第117章 从未怪过你
“芜菁?”刘校尉疑惑,这个菜名他没听过啊!
“就是农家说的狗头芥,大头芥菜。长安那边叫芜菁。”
顾长萧:……长安也叫大头菜。
刘校尉再一次感叹王爷对农事的熟悉,一些纨绔子弟连五谷都不分,而我们王爷却对农耕一清二楚。
忙点指向远一点的畦地:
“那些都是家常菜,为了存冬菜咱们屯田营也种了不少,还有萝卜,就在那一片,王爷可要去瞧瞧?”
锦岁喜道:“瞧就不必了,本王交给你一个新任务,让人把芜菁和菘菜混种一块地里,专留种子。”
“收了种子再接着混种,继续收种,种个几轮之后,挑变异的、就是和两样菜种都不同的种子,放试验田种。”
刘校尉疑惑:“这是为啥?”
“杂交,懂吗?就是两种同类型的菜混种,能结出不同的菜籽。
像果树一样,有些果树不结果,但嫁接一根结果树的枝,就能结果子。”
刘校尉久在屯田营岂能不懂,一拍大腿:“王爷是说这菘菜和芜菁能长出别的东西?”
锦岁点头:“多试种几轮,肯定能长出新东西,但具体会长成什么,本王不能保证。
不光是菜,咱们的麦子、水稻都能用这个方法育出高产种子。”
她当然清楚菘菜和芜菁能杂交出什么,就是后世最高产、最平民的蔬菜,大白菜!
真把大白菜给杂交出来了,再有盐、糖、辣椒,咱们边城就能增加一种新的特产,腌白菜。
见顾长萧目光炯炯地看着自己,她低声问:
“你不懂农事也没关系,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