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保证路上的安全,每户人十岁以上的男子分成不同队伍进行训练,以保护自己的家人,不愿意的可以离开!”
这跟军队不同,有着基本的纪律,却不能跟军队那么严格。
听见雪灾,不少人脸上都露出惊恐的神情。
有人也许心中会有不愿意,但他们如今已经骑虎难下,只能听从宋九安的安排。
没有人反对,宋九安微微颔首,便让人去分队伍。
人群中一位老者颤颤巍巍的举起手。
“在下曾任职在柴炭署,方才宋将军说,将会需要大量的柴火,如果在此处多停留几日,
不若让人与在下一起准备一些半成品?虽不像宫廷中无烟碳那么精致,但在路上取暖,会比一般的木头更好用。”
戚元月几乎将整个皇宫搬空了,彼时,京城已经是初冬时分,柴火署自然准备了许多精品炭火。
如今这些炭火都在自己的空间里,她不缺炭火,但这个人能留。
“晓清,记一下那位老伯的信息。”
“是。”
晓清连忙拿出小本本开始登记,并让人给他拿去十文钱。
众人见状,纷纷上前报备自己曾经在京城的工作。
这些人原本就是得罪了白家才被流放的,自然不是什么穷凶极恶的凶徒,甚至有不少是都来自各个方面的人才。
第九十七章 长公主轶闻
听着两人的安排,宋老夫人自然是看懂了他们的意图。
她不仅惊讶于孙儿孙媳的胆大妄为,更惊讶于戚元月身为大禹朝的郡主,竟生出此等心思。
宋老夫人拍了拍李华兰的手,低声叮嘱道:“你带着人在此处看着。”
随即她把宋九安和戚元月喊到一旁,摒去旁人,神色有些凝重地看着二人。
“你们实话告诉祖母,到底想做些什么?”
戚元月刚想开口,却被宋九安拦了下来。
“祖母,一切都是孙儿的主意,陛下久居深宫也许不知道,但宋家一直守着边境,您应该知道宋家军于北境而言代表着什么,
不是孙儿邀功,没有宋家军,其他军队根本无法抵御北燕,孙儿离开北境时,朝廷已经断了宋家军三个月的军粮,
朝中重臣与北燕勾结,无论是为了对付谁,大禹危矣。如果说大禹还有军队将领能信任,那就只有西山的二姐夫了,
但曲家叔侄所说的西北雪灾,西山也许就在其中,朝廷连这个消息都不知道,又怎么会去西山赈灾?
孙儿没有打算造反,但宋家世代忠良,宋家人看重的从来不是名声,但眼看着大禹百姓受苦,
在这个时候有机会让我们重新建立自己的势力,又怎么能为了那点名声放弃?”
没错,这几天戚元月根本连劝都没来得及劝,宋九安自己就想明白了。
他从来不是循规蹈矩,认死理的人。
谋逆?
宋家若是想谋逆,三王之乱时宋家就能以清君侧之名,直接将皇子除掉自己在京城称帝了。
忠君爱国似乎刻在了宋家人的骨子里。
可宋九安从来都不是一个听话的人,他从小桀骜不驯,正因为如此,家人才会将他一个武官之子,送到林守山门下学习。
就是想洗掉他身上那股子匪气。
“民为贵,社稷次之,这个道理也许当今天子,是无论如何都不会明白的。”
宋九安如是说。
“只是如今我们哪里来的底气这么说?就连你吃的都是月儿的嫁妆,你又……”
“祖母。”
戚元月突然打断了宋老夫人的话。
“那日我在睡梦中,母亲给我托梦,说先帝遗诏,当今天子无德,奸臣当道,不久将来大禹朝将迎来遭难,
让我将嫁妆的锦盒拿出来,必救宋家于危难,当夜我醒来,便发现锦盒里的竟然是一枚免死金牌,
母亲更是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