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老夫人怀里抱着的木匣子,便是他们二人挖出来的。

战场残酷,近十万宋家军埋尸北境。

尸骸遍野,其中包括了北燕人,宋家军,以及靖安侯的人。

宋明德和宋明远已经分辨不出来,到底谁是谁的尸骨。

他们便按照传统,将战场的泥土带回宋家,葬在宋家的衣冠冢里。

可如今,他们连宋家都没了。

宋老夫人抱着那箱土,甚至不敢打开,怕看到里面全是染满鲜血的泥土。

看见他们兄弟二人的神情,宋老夫人便明白他们所想。

她哽咽着说道:“家人在的地方就是家,我们这就把你的父兄叔伯们,带回家!”

其他人抹掉眼泪,重重地点头。

宋老夫人转过身,杨记跟在身侧,像以前迎宋家烈士回家一般,将宋家军军旗高举。

高声呼喊:“宋氏儿郎,回家!”

身后,宋家军和阳北关百姓纷纷跪送。

“送,宋氏儿郎,回家!”

许是被悲怆的气氛所感染,城门附近,玉山州士兵们纷纷跟着下跪。

宋老夫人抱着木匣子,在李华兰和段浅的搀扶下,一步一步走向城内。

宋家军其他人跟在身后,即便宋老夫人走得很慢,他们也紧紧跟着。

夕阳将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身后外城门“轰隆隆”关上。

一路上,只听见杨记喊着“宋氏儿郎回家”,谁也没有吭声。

沈骏杰长叹一声,低声吩咐身侧的陈康林。

“这个时候内城百姓应该在赶晚集,让人进城散一下人群吧,今晚晚集关和城门关闭时间推延一个时辰。”

“是,属下这就去办!”

陈康林打起精神来,迅速进城。

第六百五十七章 还能撑得住

宋家人进城时,城内主街两侧已经站满了人。

陈康林进城向百姓说明一切,百姓感念宋家军坚守北境,更感谢戚元月和宋家为玉山州所做的一切,便自发在主街两侧候着。

“送,宋家儿郎,回家!”

百姓自发高呼,一路将宋家人送到沁园门前。

重新规划了玉山州的住宿后,宋家人便在徐府找了一处相对安静的院子。

将其改成了宋家祠堂,把宋家人的牌位放了进去供奉。

宋老夫人捧着木匣子来到祠堂。

按照祖制,牺牲的宋家人被送回来后。

若找不到遗骸,便由宋家当家人,也就是当代护国公,将装着泥土的木匣子抱回去。

放在祠堂供桌中央,供奉七七八十九天,才能到宋家祖坟下葬。

若宋家家主战死沙场,那么就由其兄弟或儿孙负责。

国公爷宋旌战死,那么就应该由他的弟弟,宋景元,将装有泥土的木匣子送到供桌前。

宋景元刚恢复行走不久,方才又从城门外走到沁园,强撑的身体也受不住。

才刚走进祠堂,宋景元便双腿发软,扑通一下跪了下去!

众人吓了一跳,宋九安连忙上前搀扶他。

“六叔!”

宋景元摆了摆手,强撑着身体又站了起来。

他脸色煞白,额头上布满了细密的汗珠。

看着宋景元颤抖的身体,宋九安终是不忍心,低声道:“六叔,不如让我来吧?”

宋景元紧抿着唇,倔强地摇了摇头。

“六叔还能撑得住!”

他从宋老夫人手里接过木匣子,一步一步走到供桌前。

每一步都走得极为艰难。

宋老夫人看着第一排,盖着红布的几个牌位。

哽咽道:“景元,替你的兄长侄儿,掀开红布吧。”

这是他们到了玉山州后,替他们生死未卜的家人所做的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