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5章(3 / 3)

止境,其竟与元谋仁合谋,克扣贩盐之钱和泊运费……在下此行即是为了给二人敲一敲警钟,让二人莫要太过分,可未曾想到的是,这徐天华竟如此狠厉,想将在下斩杀在这宣县……说起来在下还得谢过前辈救命之恩,虽修为已无,可终究是留下了一条性命……江南之地如徐天华者的官员不可计数,不是自己人终究不是自己人,给再多的银子,再多的好处也不会是自己人……”

楚天笑了笑,深以为然,道,“人的欲望确实是永无止境,如十大世家,已是家财万贯,财运亨通,不也行此险事,此事若为朝廷知晓是何后果在下都能想到是何后果,十大世家之人又怎会不知?不也铤而走险……不过说起来在下也有些许不明白,按理来说,十大世家在江南已是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皇帝就算是想动亦无恰当的缘由,又为何还会行此险事?”

云乐逸叹了一口气,道,“前辈应当知晓未雨绸缪之理吧?当今天子励精图治二十载,大楚之国力蒸蒸日上,故其为世人称为中兴之主,若再过十年,大楚会至如此地步谁人可知?仅仅十几年,十大世家对江南两道之地的掌控已远远不及之前,再过十年,江南又会是何种模样?到时候,若皇帝想要动江南之地,又怎会如之前那般顾虑颇多?纵是让铁骑血洗江南亦非不可能的事,而诸多世家又怎能坐以待毙?”

楚天一惊,道,“莫非……莫非想要造反?”

云乐逸摇了摇头,皱眉道,“前辈说笑了,且不说江南之地世家如今并非完全掌控,如这宣县驻军,之前不也想围杀在下?且,十大世家亦非铁板一块,兄弟尚且不能同心,更遑论世家,明争暗斗又怎会少,如欧阳家不也是为了致在下于死地方会请前辈出手?再则,就算是江南两道之地诸多势力听一家之言,区区两道之地,又能掀起什么风浪?”

闻云乐逸之言,楚天心头却是大惊,已然想到了许多。

如云乐逸所言,江南两道之地若反,虽会天下皆惊,可以如今大楚之国力想要镇压却是不难,只不过会死很多人,会损大楚之国力而已。

然慕容云与老王爷在山南西道谋划多年,正是为了行谋逆之事,而山南西道无论是财力或兵力都远远不能与江南两道之地相比。可若是楚天未能阴差阳错的知晓逆贼之举,入逆贼之中,一举将山南西道逆贼一网打尽,待燕国真的与大楚开战,大兵压境,内忧外患,大楚又该如何?又会如何?却是无人敢妄言。

江南两道之地行谋逆之事不可怕,可怕的是若是有心之人与外敌里应外合,到那时候,定然天下大乱民不聊生,尸横遍野,血流成河。

大楚之南有一岛国,大楚之北有齐国,虽已多年未与大楚发生战事,可豺狼终究是豺狼,大楚沃野千里,齐国又怎会不觊觎?只不过是不敢妄动罢了,至于燕国已不必多说,一个半月之前还陈十万大军于剑门关下,若非楚天机缘巧合下救出燕国皇子,战事已起。

诸国虎视眈眈,对大楚之地早已垂涎三尺,只不过因大楚如今之国力已非二十年前可比,故诸国不敢妄动而已。

可若是大楚起了内乱呢?若江南两道之地欲行谋逆之事,诸国又怎会错过此千载难逢之良机,定然发兵大楚。到那时候,内忧外患,大楚能否如百年之前那般屹立不倒却是一个未知数。

楚天心中隐隐担忧,非是直觉,而是因在平山南西道之乱时,见有佛门之人参与其中,曾亲手斩杀一佛门八境之人,而后又与九境佛陀一战,险些身死道消。

在厢县之时,又遇一佛门七境之人,不慎之下让其逃脱。

在凤来之时,又从杀手口中得知其上峰为佛门七境之人。

是巧合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