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1 / 2)

三百里戈壁,荒无人烟,这一日,却来了一个剑仙。

而破庙,似乎有人藏身其中。

“你究竟是何人,为何苦苦相逼,已追杀贫僧五百里,却又是为何……”

庙中竟有人声传出,藏身庙中之人,为一僧侣。

僧侣尊住持法旨下山,欲往江南而去,却未料到还未出关内道,竟遇一剑仙,未曾与他多言,出手即为杀招。

僧侣自知不敌,只得施秘法逃遁,却不曾想这剑仙竟穷追不舍,五百里都未能将其甩脱掉。

嘎吱……

已摇摇欲坠的木门打开,一个僧侣自庙中走出,口颂佛号,道,“施主,你究竟是谁,为何要杀贫僧,这一路行来,施主曾有两三次机会皆可取贫僧性命,为何又未曾出手……”

剑仙淡淡,道,“吾名,吕一。”

第123章 斩佛

吕一此刻反倒比眼前的佛门僧侣更似得道高僧,面色古井无波,无悲无喜。

僧侣闻吕一之名,不禁身体一颤,虽四十年未曾下山,然吕一之名他又岂会不知。

九境之剑仙,江湖人皆言其天姿可与道门那个老牛鼻子相比。

道门之人修道,亦修剑,并不缺少九境之人,然能让世人称为剑仙者,唯吕一一人也。

剑法超凡者,偌大的江湖并不会缺少,可似吕一这般白衣如雪,潇洒行于天地的,一剑战半个江湖者,却再无他人。

二十年前,吕一还未入九境,一场乱事,吕一以一敌众,剑斩数位同境之人。

有传闻,若吕一此战败了,如今坐在那九五之位上的,定不是楚秋矣。

十年之前,吕一与九境之人一战,胜之。

而后,更是约战江湖上三十七位剑道臻至化境者,无一不是开宗立派的人物。

三十七战皆胜,自此,三十七位武夫皆封剑退隐,再不涉足江湖。

江湖人曾言,或许有一日,吕一会仗剑入道门,与那个凌于世人之上的老道一战。

可惜,十年过去,却终究未能见到这一幕。

吕一虽居于长安,众人亦知晓其为剑仙,然世人却已有十年未曾见过吕一出手。

佛门有罗汉下山,而十年未曾在江湖行走的吕一,亦仗剑而行,再入江湖。

佛门僧侣虽心中已有猜测,但吕一亲口说出,心头亦是起了惊涛骇浪。

僧侣口颂佛号,道,“吕施主,贫僧四十年未曾下山,定不会得罪于你,为何吕施主杀机会如此之重,招招欲致贫僧于死地……”

吕一淡淡道,“得罪他,便是得罪我,欲杀他,便是欲杀我……所以,你得死。”

话音一落,吕一双眸一凝,一拂袖袍,二指为引,轻轻在虚空一划,背负的三尺长剑陡然出窍。

一声剑鸣清脆悦耳,如一曲长歌,宛转悠扬,一时竟盖过奔腾而过的呼啸秋风。

长剑于虚空舞出一道剑花,灿烂至极。刹那间,剑意在瞬息之间已弥漫虚空,剑气肆虐。

吕一所立方圆一丈之地,似乎已是剑的天地。剑即为吕一,吕一即为剑。

吕一凌空一握,长剑落入吕一手中。

剑在手中,吕一手指轻轻摩挲剑身,面上终于露出一丝淡淡的笑意。

长剑似有灵智,剑身又荡出一声剑鸣,它,已有十年未曾出鞘,未饮人血。

吕一淡淡的瞥了一眼僧侣,道,“剑名天阙,取你性命。”

声音虽平淡无奇,却又宛如法旨,僧侣一时心神一震,竟有些呆滞。

一股佛气掠至灵台,方让僧侣心神清明,僧侣额角有冷汗冒出,死死的盯着吕一,这眼前之人,剑竟已修至如此境界……

僧侣双手合十,宝相庄严,身后骤然显现一尊三丈大佛,大佛面露慈悲之相,一时间佛气自僧侣体内涌出,金光道道,灿若星矢。

僧侣僧袍随风而荡,一道道佛气萦绕其身,僧侣如佛,若有百姓在此,或会顶礼膜拜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