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2 / 2)

可以过上天天喝喝茶,偶尔写写文章的清闲日子,谁知道每天还要跑来跑去,跟那些老百姓接触,又不给他们多发俸禄。

程烨然听了这些人的抱怨声,对他们说:“想离开的可以现在就走,留下来的,我会跟陛下申请,给你们补贴。”

有些人立刻就走了,被调去了其他部门,当然他们被调走之后发现其他部门也非常卷,而且上级也不怎么好,整天勾心斗角,程烨然还算是好说话的。

剩下没走的,几乎都是程烨然的迷弟,非常听他的话。

但是褚文庆是状元,虽然留下来了,程烨然还是怕他会有情绪。

他小看了褚文庆为国为民的满腔热血。

褚文庆对他说:“我努力读书,就是为了报效朝廷,为了百姓们过上好日子,我苦一些没关系的。”

而且他还很享受这种辛苦他一个,幸福千万家的过程。

褚文庆调查回来的结果是京城里的就业机会单一,没有手艺的普通人就只能做服务行业,去铺子里做伙计,酒楼里做小二、刷碗、杂货,或者是去有钱人家做帮工,砍柴、刷马桶、洗衣裳,最苦的就是抗大包,每天要抗上百件,只赚那么一点点钱。

京城里给女子和哥儿的就业机会很少,而且大部分人家成了亲的女子和夫郎是不准出来做事的,只能留在家里,这也就造成了一家人只有男人出去工作养活父母孩子和妻子、夫郎的局面。

之前沈云棠开的杂志社用的全部都是女子和哥儿,但是这些人的家里都很开明,他们的家庭背景也不一般,从小受过教育,能做得来这份文字工作,而大部分普通人家的女子和哥儿都没有读书写字的机会,顶多给人家织布、绣花这些活,或者去做厨娘之类的活。

程烨然让他在报纸上提也一个问题,继续投票,若是国家给提供机会,让家里的女子和哥儿出去工作,他们愿不愿意。

他说完还在想,褚文庆会不会就是反对者。

@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可褚文庆却说:“我的夫人以前就做过女先生,专门去教大户人家的小姐读书识字,我很支持。”

这次的报纸写了皇上支持听取百姓意见,建造福利院,收留无家可归的儿童和老人,残疾人可以去王掌柜的糕点铺子工作。

这个铺子跟朝廷进行了合作,糕点继续作为贡品出售,赚到的钱财负责经营铺子、给残疾人发工资,剩余的就送去福利院。

福利院里面那些孩子和老人若是还有动手能力,也会给他们安排一些活干。

“这次的报纸百姓们看到一定会很欢喜。”褚文庆想起以前在乡下的时候,许多百姓在私底下说,朝廷里那些官员每天什么事都不用做,拿着百姓的钱,每天上上朝装装样子,做百姓的那么辛苦,却要掏钱给他们使用,真不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