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以为卫灵儿转过脸来看他,是因多少不赞同,以为会招来两句埋怨,未想只得这么一句。

舒瑾眸中笑意愈深,从梳妆匣里挑了根赤金发簪帮卫灵儿戴好。

“怎么不问我?”过得半晌,他终是主动问。

正揽镜自照的卫灵儿听见舒瑾的话,随口道:“问什么?”

舒瑾说:“我让海棠晾着你伯母还有堂哥堂妹。”

卫灵儿一笑,放下铜镜,起身让舒瑾坐到梳妆台前,一面帮他梳头一面说:“大表哥明明是晓得我不想见,才帮我做这个恶人的。我承了这份情,确无什么可问。何况,人已经走了,难道我要追过去吗?说不定明天还会来的。”

过得片刻,她看两眼铜镜里玉冠束发的舒瑾,牵着他起身。

“我们出门罢。”

当下不再提沈氏几人。

舒瑾亦无意为这些不相干的人浪费口舌,随卫灵儿一道出门去。

卫灵儿说要带舒瑾“招摇过市”,便当真是“招摇过市”:身穿红衣、容貌出众的舒瑾,走在人群里,要多惹眼就有多惹眼。长街来来往往的行人里,男女老少皆频频回头,禁不住侧目。

那些不停朝他们两个人递来的目光,尤其是朝舒瑾递来的目光,卫灵儿和舒瑾无不有所觉。

然他们也并不甚在意。

卫灵儿坦然和舒瑾并肩而行,带他去吃自己从前很喜欢的一家馄饨。

卖馄饨的是一对年迈夫妇,看见卫灵儿时,都愣了下。

“小娘子,你回来啦?”回过神后,老婆婆当即笑吟吟问,又道,“可还是老样子?”

卫灵儿微笑颔首:“要两碗。”

“哎,好。”老婆婆应声,忙招呼卫灵儿坐。

捡了张干净的桌子,舒瑾扶着卫灵儿坐下,而后才坐在卫灵儿对面。

不多时,两碗冒着热气的小馄饨被送到卫灵儿和舒瑾面前。

老婆婆暗中打量过两眼舒瑾,卫灵儿笑着介绍:“婆婆,这是我的夫君。”

“哎哎,真好。”心中猜测得到证实的老婆婆越是笑,夸赞过卫灵儿几句,才似不经意道,“这城里也没有几个人不知道,说卫家的一位小娘子嫁入了郑国公府,还是皇帝陛下赐的婚。”

关于卫家有些人借着她嫁入郑国公府狐假虎威的事,卫灵儿已经从海棠的口中听说了。

故而她知道,老婆婆是在提醒她防范些。

只碍着到底是外人,不好直说。

所以唯有这样似乎随口一提,让她晓得有这么一回事。

卫灵儿听着老婆婆的话,慢条斯理地舀起一个小馄饨放入口中。

仍是记忆中的美味,她弯一弯眼睛说:“好吃!老婆婆和老爷爷的手艺还是这么好。”

被夸赞,老婆婆也笑弯了眼睛。

卫灵儿又说一句:“谢谢婆婆,我晓得了。”

老婆婆这才没有多嘴。

有别的客人来,她连忙走过去招呼,留下卫灵儿和舒瑾安心吃馄饨。

“如何?”

卫灵儿见舒瑾舀起一个馄饨放入口中,笑问。

舒瑾尝过后,说:“确实不错。”

“那快趁热吃。”卫灵儿温声道,“凉了味道便不那么好了。”

一碗小馄饨下肚,腹中的饥饿感被扫去一些。

付过银钱,卫灵儿对老婆婆和老爷爷告过别,和舒瑾离开这里,带舒瑾去尝别的吃食。

舒瑾后来发现,他们去过的每一家店,那些店家都认识卫灵儿,会笑着与卫灵儿寒暄两句。一座小城,见的面多,难免是认识的,但卫灵儿离开数年,再回来仍能这样对待她,说明往日对她印象很好。这些人在见过他以后,无疑也只会说他的好话了。

迟一些,两个人吃饱喝足。

卫灵儿又带舒瑾乘船沿城中的一条河在这座小城里漫无目的转悠着。

帘子放下来,旁人瞧不见船舱里面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