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4章(1 / 2)

因他有位人尽皆知的好长孙, 少?即早慧,知礼数,心?存上进?。旁的世家子弟还在斗鸡走马肆意胡闹的年纪, 崔循在念书、雅集交际,积攒名望。

待到平定?天师道?叛乱,崔循真正在朝中有了一席之地后, 他便?彻底将阖族事务交予崔循, 自?己则一心?在别院享清闲。

钓鱼养花,又?或是与老友们煮茶清谈对弈。

说是神仙日子也不为过。

他在众人艳羡的目光与恭维中过了这么些年,直至如今。

自?崔循离建邺赴湘州后, 族中事务实则落在萧窈身上。崔翁特地留意过, 见她行事颇有章法, 甚至有时颇似崔循的风格, 便?放下心?来?。

哪知她竟说撂下就?撂下, 星夜赶赴湘州。

临行前, 萧窈曾来?别院见过他一面, 知会原委。

崔循实是崔氏的顶梁柱,若他当真有个三长两短, 只怕崔氏难以为继。崔翁为此忧心?忡忡,全靠多年涵养维系着未曾失态,却?又?不得不提醒她:“你此行并无多少?意义。”

萧窈不是医师, 亦没有什么灵丹妙药, 何况抵达湘州时, 兴许已经尘埃落定?。崔循是死是活,与她身处何处并无多大关系。

反倒是这一路辛苦,还冒着风险。

萧窈因他这话短暂沉默片刻,没吵闹, 只是轻飘飘地问:“没有‘意义’的事,便?不做了吗?”

崔翁被问得当场怔住,心?中分明有答案,却?怎么都说不出?口。

“琢玉早些年由您教导,过得当真不易……”萧窈低低叹了口气,并没要为此同他争辩的意思,只道?,“无论如何,我总是要去见他的。”

她走得干净利落,半点没耽搁。

彼时正值宫变后,整个建邺便?如深海涡旋,士族悉数卷入其中,正是紧要关头。

崔翁信不过旁的子孙,便?只得亲自?出?山。

他这段时日身心?俱疲,直至湘州来?信,得知崔循伤势稳定?,这才终于得以舒了口气。

原以为待到湘州尘埃落定?,崔循养好伤,夫妇二人便?会回京。哪知前脚刚收到崔循道?明归期的书信,尚未来?得及高?兴多久,一转眼,就?又?收到了他赔罪的家书。

说是要陪萧窈前往武陵,小住些时日。

崔翁因他两人这突发奇想沉默良久,看在崔循大病初愈的份上,倒是没说什么。

他原以为这“小住”只是去个十天半月,也尽够了,哪知足足拖了一个月仍未回京。

“武陵那地界有何好的?值得琢玉这般乐不思蜀?”崔翁没能维系住一贯的从容,半是不满半是埋怨地向老仆道?,“离京许久,只顾自?己逍遥自?在,倒是不见半分挂念家中!”

老仆知他并非当真动怒,笑道?:“长公子这些年着实辛苦,而今诸事尘埃落定?,难得闲适,便?容他多歇些时日吧。”

崔翁未置可否,只冷笑道?:“我容或不容,又?有什么分别?”

崔循到如今这年纪,翅膀早就?硬了,哪还由得了他做主?便?是心?中只有萧窈这个媳妇,他也说不得什么。

说话间,恰有侍从送来?家书,连带着还有一箱武陵那边的土仪。

不是什么名贵物件,但总是一番心?意。

“长公子总是挂念着您的。”老仆适时道?。

崔翁神色稍霁,亲自?用竹刀拆了家书。待到扫过那些问候的虚辞,见崔循仍旧没有要回来?的意思,“混账”二字已然到了嘴边。

但紧接着,崔循便?道?明缘由。

说是医师诊出?萧窈有孕,因胎象尚未稳固,故而决定?在武陵多住些时日,再启程回京。

崔翁怔过,喜笑颜开?。

老仆在他身侧伺候多年,就?没怎么见过家君这般喜色外露的模样?,知晓缘由后,忙不迭道?喜。

这个孩子崔翁实在盼了太久,如今不但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