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晴心生钦佩。
兄长曾道,见剑如见人,人心如何,剑意便如何,反之亦然。
殷晴虽还未见过洛欺霜使剑是何种模样,但也不由得感叹,难怪江湖人人提起洛欺霜,都是赞不绝口,尊称一声“洛仙子”,不仅是外表,更是内在。
想当初她仅七岁稚龄便得名剑“寒江雪”认主,沉静坚韧,剑心卓然,从一件小事便能窥出。
殷晴诚心道:“名剑有眼,今年武林大会,想必洛姑娘定会博得头筹。”
洛欺霜低眉:“多谢好意…但我未必会赢。”
殷晴听兄长说过,洛欺霜与她同龄,武林大会每三年一届,新秀赛必得年满十六方能参加,而洛欺霜正巧十六,故而今年是她首登赛场,江湖不少人道,洛仙子寒江雪在手,必然会夺得今年江湖新秀榜头名。
“怎么会?我早早听闻,洛世代传承剑法《千秋雪》其名威震江湖,加之洛姑娘名剑在手,可谓是珠联璧合,相辅相成。”
洛欺霜却摇头:“名剑在手…是啊,这世间人提起我,都说我小小年纪得名剑认主,也因此被赞誉多年。”
她看向殷晴:“…可我并不认为手握名剑便能象征实力。我爱剑,也并非因为寒江雪是名剑所喜爱。我享受练剑时无拘无束,一招一式,潇洒自在,我喜欢那种浑然天地间的自由自在。”
殷晴心念一动,对上洛欺霜如冰雪般剔透的眼睛,喃喃:“你…”
自由自在…原来她也。
洛欺霜望着茶杯倒影,神色茫然,眉目藏着几许未能言明的忧思,像是在对她说,又像是在追思过往故人:“有时我也不知,天下众人所追寻的究竟是练剑本身,还是名剑之名?名剑不过几柄,若无法得到名剑认可,便不是一个好剑客了么……”
殷晴更是错愕,凡天下有志剑客,无人不渴望得到名剑垂青,她却不以为然…
“我曾有一位兄长,他少时扬名,一身侠肝义胆,在江湖之中行侠仗义,提剑为苍生,他手无名剑,却是我此生最为钦佩之人。”
“洛姑娘的兄长……”殷晴轻声问:“可是十年前被称之为‘春风剑’的洛行止少侠?”
听闻数年未曾听人提起的名字,洛欺霜眼底的光消然一瞬,她颔首:“正是。”
殷晴在昆仑时看过许多闲书,一本逍遥楼编撰的《江湖名人录》中曾言,洛行止,其人高风亮节,容止闲雅,剑心坚毅,乃江湖世家公子之首也。
至于“春风剑”乃是他少时游历江湖,歼灭一土匪寨,救出被围困的村民后,全村人感激涕零,连连追问他是何方侠士,身负何剑,那年正是春光尚好时,桃花羞见东风意,抖擞一身簌簌飞。
他见风来,随口回道:“无名侠客春风剑。”
自此,少年一剑一马,从南到北,看春花谢红,江南烟雨,再看塞北黄沙,苍茫绿野,一路惩奸贼,除恶霸,扬侠义,传芳名,春风剑也因此名广天下,本无名之剑,却因他缀上圣名。
在茫茫大雪的昆仑,读到这样的人物,谁能不生出向往之心,去走一回他走过的路?于殷晴而言,洛行止虽仅是书中之人,却是她渴望离开昆仑的初心之一,也令小小少女想要策马提剑去江南,折枝杨柳送东风。
书中有言,洛行止曾道:“纵使身无名剑又何妨,怀侠肝义胆之心,仗剑行遍天涯,剑自在心。”
可惜…如此一个少年英才,却在一回剿灭魔教之行中,落得尸骨无存的下场。
殷晴不免在内心唏嘘,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江湖少杰多如群星璀璨,亦终有陨落之日,唯有盛名,世世代代,永垂不朽。
正如春风剑“一剑破春来”,流芳至今,再无其二。
“所以殷姑娘,若你觉得我有寒江雪便能赢,那若我对手也有名剑?或者说,我若未有寒江雪,我便会输吗?”洛欺霜眼芒若寒星,摄人心魄,她执起手中杯,遥敬她。
殷晴被这番言论惊住,半晌未说出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