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6章(1 / 3)

“就要开科了吗?”那中年人闻言,茫然的反问一句。

制科可是如今晋阳第一大事,来此地的,谁人不知。这话听起来,倒是一派不懈世事。被问的人却不以为怪:“正是如此。”

这一问一答,便显出了些不同。当世的士族,对于开科向来持两种态度。一些人觉得此举卑下,坏了世间风气。而另一些却觉得这也是不失为一个进身的机会。只不过两者之间,高门十有八九,是认同前者。

而车中两人,实打实都是高门出身。年长的名卫协,出自河东卫氏。年轻的名荀朂,出自颍川荀氏。虽然两人都不是正儿八经的嫡宗,这姓氏身家,也是世间第一等的。

可是两人,对于制科,竟然不存太多敌意。

听弟子这么说,卫协捻了捻胡须:“难怪这么乱。赶紧出了西市,进山就好。”

荀朂一哂:“说不定山中烧香礼佛的,也要多上几分呢。”

闻言卫协长叹一声:“罢了。至少考完之后,也能见到梁郡公了吧。不知怀恩寺里的壁画,何时方能动工?”

对于卫协,制科如何并不重要,重要的还是手上接到的工作。

如今河东再就被匈奴占去,卫氏嫡宗的卫璪、卫玠兄弟,也去了扬州。他是年幼时就到了吴地,随吴中“八绝”之一的“画绝”曹不兴习画。此时也已艺成,扬名三吴,有画圣之称。然而士人皆南渡,偏偏他坐船北上,正是因为怀恩寺想要重修大殿,绘彩壁佛像,方才千里迢迢邀他前来。

卫协并不看重怀恩寺给出的报酬,但是晋阳西山刚刚开辟的佛窟,却让他倍感意动。他的老师曹不兴就善画佛,有“佛画之祖”之称。他自也是学了同样技法,对于佛教更是大为亲近。而现在,晋阳可是一等一的北地释宗,连竺法护这样的高僧,都在怀恩寺定居。

这样的佛寺看重,本就让人心动。更别提那连绵山脊,净是石雕的佛窟。来自西凉、敦煌、大月等国的匠人,耗费心血而成的佳作,只是观摩,就大有裨益。卫协这样的画痴,怎肯放过?

而听闻卫协要来并州,他的入室弟子荀朂,也跟了过来,随侧侍奉。虽然也爱画,但是荀朂不同于卫协一心只有画的痴态。豫州现今大乱不休,颍川更是频遭兵祸。荀氏已经准备南迁,投靠新帝。但是颍川距离司州极近,世家也免不了狡兔三窟的打算。既然梁子熙已经占下三州地盘,成为一方诸侯。不在他身上下注,也是不妥。

因而荀朂此来,也有打探的意思。不过荀朂其人旷达,对于并州的种种举措也没什么恶感。相反觉得此处生机勃勃,远胜于南地。因此连制科这样的新政,也不大排斥。现在反倒觉得荀氏当留下几支疏宗,投靠并州。

但是想归想,最终还是要看家中长辈的意思。很快,荀朂也把这些俗务抛在脑后,跟老师谈起佛窟中的石塑。

牛车徐徐,不慌不忙,背向人潮而去。

作者有话要说:  古代面食都叫饼,到了山西自然要吃刀削面啦~

第323章 议论

“听闻坊间已有人猜题了,真是奇哉!”人未到, 声先至, 一个清亮声音由远及近, 传了过来。

屋中两人同时抬头,有一人已经笑出声来:“符辰怎地来了?可是逃了公务?”

“哪有此事!不过是来院中寻人, 顺便拜访郭兄……”祖台之已经大步迈入门厅,见郭璞身边还有一人,不由一怔, 连忙行礼道:“不知干兄也在, 失敬失敬。”

坐在郭璞身侧的, 正是去岁才入求贤院的干宝。此人祖父干统乃是吴奋武将军、都亭侯,父亲却只做了个丹阳丞, 不算是什么世家名门。不过他年少勤学, 博览群书, 文名在外, 想来任个别驾之类的职位,还是可以的。

当然, 这是太平年月的打算。如今四处乱象, 哪还有一步步升任的余暇?干宝自忖家乡大乱, 难求安稳。又听闻并州书馆种种传闻, 思量良久, 终是来到了晋阳,当了一个院士。

求贤院可不同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