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他年龄的增长,无论是在演奏还是创作方面,才华日渐显露。

每每跟一名老师学习一阵子音乐,老师很快就表示无法再给他提供更好的教学,建议他的父母,给秦尉廷寻找更厉害的大师,不要耽误了这么好的苗子。

父母不再支持他在音乐上耗费大量的时间,依照他们预先铺好的道路,这不是秦尉廷以后应当选择的职业方向。

他们的执念之深,从各方各面重塑和“纠正”秦尉廷的价值观。

这导致了他的成长过程中,头脑始终存在着两股无比分裂的势力,在撕扯他的认知,陷入一个从外人看来无比可笑的矛盾处境:

一方面,秦尉廷是同伴眼中的天才少年。在音乐学习的道路上,所有老师对他寄予厚望,他的才能羡煞旁人。

另一方面,他却是父母眼中不务正业的孩子。明明学习任何乐器他都有十足的耐心,比起同龄孩童更能沉得住气。可一到了科普类的书籍,他看不到一会儿,心思又飘去音乐了,更别提日后需要啃医学类的大部头,客观上还要克服学医的巨大难度。

于是,他的童年便充满了无休止的纷争,而且冲突不仅存在于他与父母之间,还延伸到爷爷与父亲之间。

从背着秦尉廷的理性商讨,到当着他面的非理性争吵,长辈们的言辞变得激烈。围绕他的未来发展,两代人的观点始终无法达成一致。

爷爷辈自然是支持他继续朝这个方向发展,但是十分现实的问题摆在面前,这个世界全是用金钱堆出来的。

秦尉廷学音乐的课时费,逐渐到了令人咋舌的地步。

经年累月在艺术学习上的金钱投入,无不是依靠父母制药企业产生的丰厚利润,否则一切根本无从谈起。

这也理所当然,成为了父亲说服家人的有力佐证可以适当发展兴趣爱好,但是不能没有先决的物质基础。

然而这对于一名从小就过上优渥生活、不足十岁的孩子,他尚且对真实的社会规则缺乏感知,无法理解“赚钱”背后,意味着多少智慧或劳动付出。

金钱在孩子眼中,不过是一串串空洞的数字,哪里懂得什么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这一串串数字背后,承载了太多太多:父母求学的艰辛,创业途中数不胜数的困难,竞争对手的打压,开拓市场的巨大压力,FDA的严苛审批……

秦父作为一家之主,固执己见地宣布了,秦尉廷未来必须接管他一手创办的制药企业。既是为了企业的传承,更是为了要给家人的生活,提供更上乘的物质条件。

家庭争执持续不断的升级,最后难免演变到了恶言相向。

年幼的秦尉廷从一名自负的少年,因此生生转变了个性,逐渐变得沉默寡言。因为,成年人说出来的尖锐言语,总是出口伤人,但是音乐永远不会。

即便旋律承载了各式各样的感情,愤怒也好、无奈也好,喜悦也好、亢奋也好,通过音乐的方式去表达,永远不会在心灵上造成伤害,也不会成为情绪的冲动发泄。

音乐永远就是音符以绝妙的方式排布组合,旋律中哪怕传递出最悲痛或最激进的心绪,也不会如同尖刀利刃的言辞那般,逞一时之快,伤害到所爱之人。

随着秦尉廷的早熟和性格转变,他创作出来的作品,内含的情感反而越发丰富和饱满毕竟他的未尽之言,全部以音符的形式,在曲子中宣泄出来了。

隐忍压抑、外冷内热,他这样的性子一路延续到了今时今日,犹如Jekyll和Hyde的分裂人格,既有冷静理性的自我,也是狂野热烈的化身,挣扎又共存于同一个体中。

长辈间的矛盾造就了他的自我封闭,他的自闭意外反哺了作品,才华难以掩盖光芒,家庭关系更加紧张……这仿佛成了某种无解的死循环,成为三代人之间的角力与对抗。

在秦尉廷即将申请大学之际,与父母爆发了一场最为激烈的争执。

父母已经到了可以容忍的极限,如果他的本科没有完成pr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