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衍有些茫然地看着面前的徐瑾年,只见他勾起嘴角,帅气的面庞向自己慢慢靠近,几乎能感觉到对方喷在自己脸上的呼吸。陆衍的心跳乱了一拍,正在他想推开时,徐瑾年突然伸手抚向他的耳后,略带薄茧的指腹滑过耳尖烫的陆衍心里发慌,但当他看清徐瑾年竟然从自己耳后的头发上摘下一根鸡毛时,只觉得大脑轰地炸裂了,自己竟然头顶着这根鸡毛一路从大堂走回来。
他爆红着脸一把夺过徐瑾年手上的那根鸡毛窜回房间里,而徐瑾年则笑着欣赏他难得的失态,轻轻舔了舔上膛牙,怎么办,自己好像有点抑制不住心中的喜爱之情了。
边境小城
第34章我一个人满足不了你吗!吃醋把小批艹到红肿
【价格:0.61438】
等薛青溪回到白石县,迎接他的是因为终于熬出头而热情十足的陆衍,薛青溪重新投身到白石县的建设中,将那些朝中的烦心事都甩到脑后。
在基本工作都捋顺后,薛青溪将精力放到了县学上,他自己在家道中落后上的就是县学,幸运地碰上了负责任的教谕和夫子,在他们悉心指导才考进大名鼎鼎的吴松书院,因此他比谁都明白基础教育的重要性。
而白石县这种边境小城,之前百姓连温饱都成问题,自然没几个人能上得起学,校舍早已腐朽破烂,只有一位老秀才给稚童们讲讲三字经启蒙。
于是薛青溪着手开始翻新学校,聘请夫子,甚至还为贫穷的学子设立奖学金,当然这些钱全靠县财政也吃不消,但当地百姓听说县老爷要大力扶持教育后都十分激动,有钱的大户纷纷慨慷解囊捐献了不少钱财和笔墨纸砚;没钱的百姓们也有力出力,帮着去修建校舍,大家众志成诚,不到两个月白石县学就迎来了第一批学生。
而关于课程设置薛青溪也有自己的想法,传统的科举仕途要耗费大量的时间金钱,而且是万人拥挤的独木桥,薛青溪是过来人,清楚自己县里的没有那种天资出众的学生,也请不来名师大儒,于是他将重点转为培养专业人才。
孩子们进来先接受一年的启蒙教育,能读会写后便让他们根据兴趣选择自己的发展方向,想走科举的,在经过县学考试后由他推荐给附近的书院;想挣钱谋生的,提供两条路,一条是学算账,出师后从账房先生做起往大掌柜的目标前进,方家和附近的其他商号都挺乐意接收这类学徒。
另一条路则是学外语,即北地各部族的语言,因为白石县是边境小城,跟外族打交道的机会很多,而汉人们向来看不起北地蛮族,更不要说主动去学他们的语言风俗,所以会门外语又身家清白、可以放心使用的人非常少,在商队和军队里都很抢手。
薛青溪还写信给苏寄北,想请几位伤退的离北军老兵来书院任职,即可以教学子们一些北地的风土人情,山川地貌,也可以训练他们在野外生存的能力。这个计划得到了苏寄北的大力支持,毕竟军中大都是文化不高的糙汉子,这些学子就算以后不在军中任职,带回些北地的信息情况,也对离北军来说十分有用。
而且军队里确实有好几位因为身负重伤不能再上前线厮杀的老兵,只能干些看守辎重的活,这让他们有些郁郁寡欢,如果能去书院发挥余热,想来他们也会非常高兴,只是最终的人选还需要薛青溪亲自看过才好定下来。
于是两人定好薛青溪月底去一趟军营,亲自面试后将夫子带回来。得知消息后的方棠当场冷哼一声,用看负心汉的眼神狠狠剜了眼薛青溪拂袖离去,只余下一脸尴尬的薛青溪和看热闹不嫌事大的陆衍和徐瑾年。
回到房内,薛青溪走到方棠身边哄道:“我这是公事,是为了书院,不到五天就能回来。”
方棠嘴角一提,用一个皮笑肉不笑打断了他:“那苏寄北也是这么想的吗,你能保证不会跟他发生些什么吗?”
薛青溪老脸一红,吱吱唔唔半晌说不出话,虽然他确实不是奔着上床去的,但跟苏寄北好几个月没见了,会不会擦枪走火发生点什么他也不敢保证。
方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