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3章(1 / 2)

圣后笑了:“好,好得很,大梁的尚书省侍郎下毒谋害圣人,大梁的天牢可随意杀人如入无人之境,我们大梁还算什么?刑部尚书,大理寺卿,你们既然将此案定下,可否告诉我,郑裘被杀又是何案呀?”

刑部与大理寺众官跪在地上瑟瑟不敢言。

“今天的朝议不必在明堂了,我与百官在这紫微城的明堂里,有人正在天牢里杀人,我这皇后不必做了,你们这些尸位素餐之辈也不必为官了,起驾,去天牢。”

“娘娘,天牢浊气伤身……”

“再浊的气也比百官无能让我舒畅,走!”

堂上文武都偷偷看向尚书令姜清玄,皇后做出如此不成体统之事你竟不管么?

“皇后娘娘。”终于,姜清玄说话了。

他说:“臣以为,带文武百官去此事不妥。”

圣后抬眼看他。

“能让人闯入天牢杀人,能知道今日郑裘谋逆案结案,怕的是郑裘说出些从前没说的,能做到此事的,能与郑裘勾结的……只怕就在明堂之上。”

姜清玄一语惊天。

百官惶然,他们当朝的圣后娘娘别的不会,关人可是驾轻就熟啊!

“好,你们就留在明堂。”

圣后说的“你们”里也包括了她的外祖、尚书令姜清玄。

姜清玄再未说什么,弯腰恭送圣后。

谁会在这个时候杀了郑裘呢?

姜清玄知道郑裘不会谋逆,就算有胆,他也做不到。

既然没有谋逆,那自然没有谋逆的同伙。

要么是郑裘从前和人合伙做了见不得人之事,可那人也不必在此时铤而走险,毕竟稍有不慎就是谋逆同犯。

要么是有人要用郑裘的命搅得朝廷大乱。

会这么做的人,巧了,他府中就住了一个。

唉,这么一闹,她今天只能自己一个人喝鱼汤了。

姜清玄心中有一分失落。

228. 晚了 “你们来了?你们都来晚了。”……

虽然这几年因为诸事不顺, 郑裘从前的痴肥少了两分,到底还是一个壮肥之人,仰面躺在地上, 从脖颈涌出的血几乎浸透了整个牢房。

绣金鞋踩在血泊里, 赤凤金袍与里面的罗裙下摆都被血浸了下摆。

如玉雕琢而成的手指摸上了郑裘的伤口。

“他是被割喉而死?”

刑部一员外郎跪在地上小心道:“应是如此, 刺杀之人许是乔装打扮混入天牢, 伺机刺杀。”

圣后对着郑裘的尸身笑了笑。

“好,大梁的天牢好得很, 说混进来就混进来,说刺杀就刺杀,还刚好死在了大朝议的时候。”

刑部尚书在圣后身后道:“启禀圣后,天牢上下已经搜查过, 一众人等已经收押。”

圣后没说话,她站起来,隔着木栅看向外面垂首肃立的刑部上下。

“谋逆行刺一案继续查。”

将擦过手的丝帕扔在地上, 圣后抬手扶了一下头上的后冠。

“十日内查不出来, 尔等皆是郑逆同犯。”

午时,洛阳城中终于有了两丝暖意, 一辆马车驶从城北的安喜门驶入洛阳。

安喜门距离洛阳的六部不远, 马车停在吏部门前,一穿着裘衣的女子从马车上下来,看着吏部的大门,她站定之后脱下裘衣整了整里面的红色大袍, 又裹上裘衣。

整理完毕,女子手中拎着一个小包袱进了吏部。

大朝议开到午后也是寻常,紫薇城中上下被皇后把持得如城墙一般,宫外也没几个人知道文武百官被困在了明堂, 年末三年任满入京述职各地官吏的多了起来,虽然向洛阳述职的人是越来越少,还是比平时要忙的,官几名书吏抱着文书在廊下小声说话,就见一女子孤身一人走进了吏部大堂。

一书吏在门口挡住了她:“这位娘子,此处是吏部,可不是让妇人妄为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