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北疆可以趁机从凤州开始沿着西线经营,取汉中,下巴蜀。
只要定远军不称王,没有向大梁动兵,便不是逆臣,等大梁分崩,还能举着给大梁报仇的名号打下去。
比起蔺岐生的中规中矩联合各部的细处,房云卿的以蛮族搅乱东北各部……甚至崔瑶自己的策论,元妇德的策论更大胆,也更长远,她仿佛不是在考试,而是在讲自己所想的一条路一股脑儿地说了出来。
能选中这篇文章为策论之首,卫蔷的很多想法已经不言自明。
“具体如何做,还要看时事变化,去年此时我还想亲领大军与蛮族胡度堇决战,如今已经有些不将蛮族放在眼中,北疆走的比我想得更快……先将自己的立足之地经营妥当,再谋取他处,至于是哪一处,说不定得等那处撞到我们手中,我们才能知道。”
第二日,卫蔷带着一百多名进士登上了一座山,这山当地人曾叫作是母子山,被先帝改了名叫“救驾山”。
山算不上陡,也不高,俯视四周,能看见山谷里生出了一片片的小花。
春风一动,去岁冬天剩下的酸枣已经干瘪了,在干枯的枝头轻晃。
看着山顶生出的小树,卫蔷笑着说:“先帝在这里被困了多日,原来的树都被砍了生火,这些树都是后来长的。”
蔺岐生摸了摸一棵树的树干,笑着说:“此一战,救了大梁。”
卫蔷看向他:“此一战只救了大梁么?若非此战,我也不会当定远公……”
“当不当定远公,元帅终究会带着自己麾下铁骑救了北疆。”
蔺岐生如此说着,面色带着淡淡的笑。
“蔺兄说的没错,大梁没派兵,没给钱,北疆如此局面还是定远军打下来的。”说话之人叫楚平疆,麟州人,这次科举,她名列第四。
没错,叫了“楚平疆”的人也是女的,她原本想投军,可小时候一条腿被蛮族踩断过,走路略有些跛,才发奋读书至今日,今科考试,她的律令、诗文两科都在前三,算学只错了一题比总榜第二的蔺岐生好不少,若不是策论差了些,崔瑶还坐不稳第三的位置。
卫蔷看向其他人,竟然也都觉得蔺岐生和楚平疆说的没错。
她恍然大悟,这十多年间,北疆不认大梁的人,远不止她所知那些。
132. 糖粥 “元帅,我欲重写天下妇德之纲,……
从“救驾山”上下来, 回到郡主府,远远就看见一个年轻人牵着马站在郡主府门前,走近一看, 卫蔷笑了:
“狸奴, 你来看你阿娘?”
来人正是崔瑶的儿子陈重远, 他刚来北疆就被蓟州刺史于成的手下抢来了蓟州, 一直在蓟州的农部做事,他生性沉稳, 又是个良善心软的,虽说没有如愿从军,可在农部每日下田与老农打交道,还顺便教授村中的孩子习武, 陈重远竟然也过得如鱼得水,如今他脸庞晒黑了,人可比从前沉稳百倍, 看见卫蔷, 先行了一礼。
卫蔷笑着说:“我不拦着你们母子亲近,今日好歹雨停了, 若是愿意走动的, 只管到街上看看去。”
后面的话是对其他人说的。
说完卫蔷就下了马,转身看见元妇德从马车上下来,她过去扶了一把。
元妇德左边是余三娘,还以为右边是王无穷, 不成想一抬眼看到的是卫蔷,她有些呆怔,站稳了之后把手臂收了回来。
“你们几人今天余下的时候要干嘛?可否算我一个?”
余三娘激动万分,两只手在衣摆上刨来刨去, 还是王无穷笑着说:“元帅,我们今日想拉着妇德去街上逛逛的。”
“那正好,我和你们一起。”
卫蔷招呼了李若灵宝一起,五个人稍事休息,就去逛无终县的街市。
蓟州刺史于成是正经进士出身,十几年前就做过太子中舍人,因为得罪了申氏才被贬到了云州,那时他是云中城里一个贬官,却深受定远公卫泫信重,后来卫泫身死,蛮族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