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2 / 2)

日心里可都是七上八下的。

“家里有什么事?左不过就是靠着粮食挨过今年,明年若是风调雨顺没什么事就好。”杨稔不明白家里还有什么好操心的。

“蝗灾已经过去,家里的田地还没烧,要烧一下免得有蝗虫生的虫卵。”陈如松提醒道。

杨稔一下子想起来了,抬手挡了下脸,以示羞愧,“我竟然都没记着,真是太不应该了。”

“你啊,光顾着操心小景的事了,还好有你男人。”陈如松邀功似的说着。

“是,你最可靠。”杨稔失笑。

陈如松满足的笑笑,接着说道:“我听搭驴车的老人说,过些几日或许要下雨,是以这田地要快点烧,否则下了雨就不好烧了。”

“真的要下雨?若是这样,下完雨咱们给田地种些什么吧,不能一直空着。”空着多浪费啊。

“行,咱们先快点将田地烧一遍,其余的事晚些再细细商量,还不知道是不是真的下雨。”

定下私塾的第二日,陈如松送儿子去私塾,就听到某个学生的父亲与人聊着另一家私塾也涨价了,但还是收的银钱,涨到五百文,比冯先生便宜了一半多,说要送去罗先生开的私塾。

罗先生的束脩是比冯先生便宜许多,可也与县城较好的私塾是一样的束脩。

若是没去县城打听,或许自家就立马将儿子送去了罗先生那。

杨稔得知后也连连庆幸,“幸而咱们去县城打听了,否则日后知道县城还比镇上好,可得悔死。”

“说明咱家运道好,小景日后定然会有出息。”陈如松认为,冯先生这次涨束脩,就是老天爷要让自家送儿子去县城,去更好的私塾念书,那么儿子日后指定有出息。

讨论了一番镇上私塾,夫妻俩都放下这些事。

接下来的几日,夫妻俩都在田地忙活,一连忙了七八日,才彻底完成,田地先烧一道,然后翻一遍再烧,是以花费的时日长。

田地忙完,镇上私塾的冯先生也下了最后通牒,一定要在两日内给到答复,并且交上束脩,否则教完交过束脩的时日就不收了。

第51章 买菜种

既然拖不了了, 陈如松便直说家里付不起粮食,学完就不学了。

冯先生的脸色不好看,回去后陈如松心里担心先生为难儿子, 杨稔得知后也跟着担忧, 主要是冯先生这坐地涨价的做法让夫妻俩对他的感官很差,于是下午陈如松早早的就过去接人。

放学时,小景兴致不大高的出来。

“小景,怎么了?”陈如松牵着儿子, 和声问道。

小景抿着嘴, “爹,先生说我上完这小半月就没书念了。”

读书很好, 小景很喜欢, 想继续在私塾上学的,可, 要是家里没银钱,他,他也就不闹。

原是这个,等会路上跟儿子解释就好,重要的是先生有没有刻意为难,“先生除了说这个,有没有罚你?打手掌罚抄书什么的。”

冯先生这家私塾是不错的, 没怎么打骂过学生, 小景适应这里, 冯先生也教出了秀才和好几个童生,要不是这回束脩高了,他会一直送到儿子考上童生在考虑要不要换私塾。

小景摇头,“没有, 先生没有罚我,我都完成课业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