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是我跟如松辛辛苦苦挣的,要是铁蛋之前未念私塾,大嫂怕是也能买驴车了。”陈大嫂怀疑公公婆婆贴补了自家,杨稔听明白了,自家能买得起驴车,靠的可只是他们夫妻俩。
杨稔说的,陈大嫂心里可不信,不过她也不再继续说,左右人也不会承认。
车上还有六个村里的人,杨稔也不想在这与陈大嫂争论公婆到底有没有贴补自家,见陈大嫂不说话了,她也没再说话。
一路沉默到了县城,陈大嫂跳下驴车,朝陈如松叮嘱道:“三弟,我去买些东西,你等着我回来再走。”
语气不大好的说完,陈大嫂飞快地走入人群。
其余人也都各自交钱下驴车,夫妻俩停好驴车也往街市去。
“大嫂刚刚的意思是说爹娘贴补了咱们才买了这驴车。”杨稔将刚刚陈大嫂的话复述给自家男人听。
“不止她这样想,大哥怕是心里也嘀咕,不管他们,他们不思进取,咱们却是要越过越好的,这会十几两她觉着爹娘拿得出来贴补咱,日后咱们去县城买房,他们总不至于还觉得是爹娘贴补的吧,爹娘也那不出那么多银钱。”
自从之前,大哥在爹娘吃喝不好的时候还拎不清去送钱给罗翠儿,陈如松就对自己大哥失望了,对大嫂更是不抱什么期望。
“行,我也就是跟你说一下,免得你不清楚,今日再买些果子吃吧,这会不知道寒瓜(西瓜)有卖没。”在杨稔心里,吃是很重要的。
“应当有了,便是今日没有卖,过几日也有了。”陈如松也不想去想大哥家里那一堆奇怪的事,顺着媳妇的话去想寒瓜最开始成熟的时候。
“寒瓜重,咱们先买齐需要的东西再去看吧。”上次自家男人背着满满一背篓果子来来回回的,杨稔就心疼了,记在心上。
“好,有阵子没来了,家里是有不少东西缺了该买。”陈如松对于什么先买什么后买是无所谓的,反正都在这个范围内。
买齐东西,夫妻俩开始逛了起来,看了大半摊子,终于找到了卖寒瓜的摊子。
寒瓜汁水丰富,甜滋滋的,炎热的夏季吃着是最好不过,十分解渴,是消暑利器。
“咱们买两个给爹娘吧,甭管大哥大嫂他们如何,咱们顾着爹娘就好。”看着寒瓜,陈如松想起自己爹娘也是喜欢吃的,从前家里每到夏季,寒瓜是少不了的。
“买吧。”杨稔没意见,然后又想到娘家,“再多买两个吧,我想给我爹娘送两个过去。”
最后总共买了七个,老宅两个杨家自家三个。
东西买好,夫妻俩就到停驴车的地方等着村里人。
陆陆续续六个村民都来了,只有陈大嫂还未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