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1 / 2)

“嗯。”皇帝坐在龙椅,神情疲惫的闭着眼。

“长公主一事。”皇帝突的出声。

大太监心突然一颤,竟徒生逃避之意,却在行动时止住,骤然回过神,心中也觉荒谬。原来,他竟也还怕。

皇帝觑他一眼,脸上表情淡化近无。

裴元俭的话却骤然浮现在他脑海。

陛下在上,为臣者自当听命行事。

是啊,他已然是皇帝,而且是掌权多年,根基深厚的一国之君,天下不过他一己之念。

他为何还要为那一点微不足道的顾忌,而被迫改变他的想法。

皇帝眸光渐深,道:“命礼部尽快择选吉日,迎长公主殿下回京。”

“陛下。”太监眸光一闪。

“既然谢如琢如此挂心赣州,便封他为迎回公主的特使,顺道准他去一趟赣州。”

“老奴遵旨。”

皇帝看着他老迈的背影,微微眯眼,城府尽沉胸中。

裴元俭听到这个消息,脸上神情并无意外。

薛殷耐不住好奇,“大人,朝堂之上,您为何要帮那姚文罗?”

旁人看不出,可他却隐隐猜出一二,大人此话虽没有让陛下立时改变决定,但,不做决定有时候已然是一种决定。

毕竟,陛下没有当朝否认,就透露出太多含义。

陛下,有意让长公主回京。

毕竟,他们的这位陛下,最不喜有人违逆,更不喜他们这些奴“不听话”,大人的话无形将陈桥的话归在陛下的对立面,那么,陛下本来的犹豫不决就会减弱三分。

裴元俭撂下笔,一双平静地眼眸,注视着刚写成的一副字,唇角竟然勾出一丝久违的笑意,却让人觉出灰烬中蕴蓄迸溅、烈火吞噬的疯狂。

“谁说我是在帮她。”

他有预感,姜回回京。

盛京将变。

那么,他不妨,推这一把。

作者有话说:

谢谢喜欢~鞠躬。

72、世子妃

◎过往◎

盛京三月,夜里寒气尚存。

黄昏时,大内的圣旨便到了,谢如琢恭敬接过圣旨,侯府下人打点送离宫人后,一个人在原地矗立良久,最终沉默不语地回了前院,连晚膳不曾用。

谢夫人猜想着谢如琢定是因突至圣旨情郁不佳,又想到他已多日为赣州水患忧心,不曾好好用膳,恐积了病气。

饭用了一半便去厨司亲手做了清淡可口的鲜笋炖鸡汤,着丫鬟拎着食盒一并往净尘院去。

“迎公主回京固然是大事,可世子是为赣州水患忧心,怎就搅和在了一起。”丫鬟颇有些不愤。

“好了。”谢夫人皱着眉心斥责,圣旨岂是这小丫鬟可以议论的,一旦传出去,还以为是谢府对圣上有不臣之心。

谢夫人扭头看了一眼这小丫鬟,已然打定主意回去便将她派去后院做个浣衣见不到外人的活计,免得胡言乱语连累了谢府。

小丫鬟自知说错了话,刚欲谢罪就被谢夫人板着脸止住,便只好呐呐住嘴,她是个单纯心大的,不一会就被两边的胭脂色匀的海棠花吸引了。

却不想,走向这侯府世子院落的路,竟然越走越发孤寂清荡,曲径通幽。

她心中一讶,往常见惯了谢府不动声色的富贵锦绣,也就不曾在意这路上风光,现下越想,奇怪中又觉本就如此。

世子出身文渊侯府,相貌、才学皆凤毛麟角,乃是这世间不可多得的才俊,一入太学便名声雀起,盛京学子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新历永和六年高中状元,跨马游街,一时以为神仙下凡,更不知引得多少学子艳羡、多少女儿家丢了芳心。

更是被陛下钦点入翰林院,将来必定位列内阁。

谁知,他却自请去了一个名不见经传的鄞县做了一个小小知县。

满朝为之诧异。奇怪的是,陛下竟然同意了,而谢太傅也并无异议。要不是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