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一统河北的魄力,可见自身能力不俗。

虞临最初在各州百姓或士人口中听闻这位袁大将军英明神武的事迹时,从各项硬实力判断,都很难不认为他是胜券在握的那一方甚至不需要实战阴谋规矩,只要将经济差进一步拉大,就能将各方各面都略逊一筹的曹操军不攻自破。

想输比想赢要难。

唯独在荆州时,从诸葛亮他们处听到了反对意见。

在几人讨论得热火朝天时,虞临便安安静静地听着,记下关键信息。

在这种信息传递极为落后的年代,他能依赖的就是这些消息灵通、渠道多样的世家子弟了。

他并未将友人们对袁绍性格上“优柔寡断”、“多谋不决”、“ 迟而多疑”等主观意见十足的评语放在心上,只一心关注客观事实。

当听到袁绍以孝闻名天下,袁绍曾屠城扬威时,他不禁皱了皱眉,将对方的顺位往下大幅降低;当知晓袁绍麾下几乎无人出身寒微、具是名流豪士时,心情倒是毫无波澜;可在听闻对方跨有四州后,竟然豪爽到令三子一甥各据一州之地时,他便只觉得荒诞离奇。

这是还没当上皇帝,就已经迫不及待地玩起了分封制?

但凡稍微想想这种家族企业在管理和权力交替方面的弊端,都让他敬谢不敏。

或许是袁绍对自身的寿数信心十足,觉得只要自己活着一天,底下诸子就不敢轻举妄动。

虞临可不会这么乐观。

要不是留给他的选择实在不多了……

他面上不显,赶路的步调却已经悄然变得沉重,愈发消极怠工。

等抵达邺城,已是近二十天后的事了。

或许是袁军对自身实力的自傲,又或是因邺城距前线官渡尚有一段不短的距离,伫立于眼前的这座城池,并未似广陵城那样进入高度戒严状态。

纵然有众多铁铠凛凛的士兵镇守于城墙内外,但不论是大敞的城门,还是神态轻松的商贾,亦或是等待进城的漫长车列,都无不代表着邺这座城市仍从容地允许多数黎民的进出。

虞临并不急于入城。

人群的熙攘如潮水推涌而来,他静静立于进城的队列另一侧,未掀幕离,而是无声地透着薄蒙灰雾,抬眼仔细观察着这座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