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拜为会稽太守后,“衣故衣,怀其印绶,步归郡邸。直上计时,会稽吏方相与群饮,不视买臣。买臣入室中,守邸与共食,食且饱,少见其绶,守邸怪之,前引其绶,视其印,‘会稽太守章’也”。群吏于是大惊,挤在中庭拜谒。将印绶显露出来之后,原先被认为免职赋闲、等于一介平民的朱买臣,一下子就变成了威风凛凛的大官。(摘自《华夏衣冠:中国古代服饰文化》作者孙机,上海古籍出版社,p286)

1.汉代官员习惯上住在官署,而不是家里。《历代社会风俗事物考》作者尚秉和,p351-353

三国志里的间接例子在《三国志·魏志十五·刘司马梁张温贾传》关于王思的记载,出自裴注《魏略·苛吏传》,翻译是:“当时有官吏的父亲病重,住在附近的房舍中,官吏亲自向王思禀告请求休假。王思怀疑他说的不是实情,发怒道:‘世上有因思念妻子而谎称母亲生病的人,说的就是你这种情况吧!’于是不批准休假。官吏的父亲第二天就去世了,王思却没有丝毫悔恨之意。他为人刻薄寡恩,大都像这样。”

原文:“思与薛悌、郤嘉,俱从微起,官位略等。三人中,悌差挟儒术,所在名为闲省。嘉与思,事行相似。文帝诏曰:‘薛悌驳吏,王思、郤嘉纯吏也;各赐关内侯,以报其勤。’思为人虽烦碎,而晓练文书,敬贤礼士,倾意形势,亦以是显名。正始中,为大司农。年老目瞑,嗔怒无度;下吏嗷然,不知何据。性少信,时有吏父病笃,近在外舍,自白求假。思疑其不实,发怒曰:‘世有思妇病母者,岂此谓乎!’遂不与假。吏父明日死,思无恨意。其为刻薄,类如此。

2.办公时间为清晨和傍晚:《说文》:“吏以食甫时听事,申旦政也” (申是下午三至五时)

3.直簿:官员的签到本,不过在东汉时期不确定是否已出现。

“于官员的升迁,服务的时间(劳)和服务的表现(功)同样地受到考虑。至少早在汉代,就已经如此规定了。不过,从哪一个朝代开始,政府使用签到簿让官员签到,则不十分清楚。在元代有一个例子,政府仓库的官员、胥吏和警卫必须在所谓“卵西文历”上签到。明、清时期,在许多机关里,使用类似的签到簿似乎已成常例。在唐代,定期值夜的官员要在“直簿”上签到,这种直簿大概在较早时期已经存在。有时候值夜只不过是虚应故事,譬如在北宋时期,四馆的官员常常冒称肚子痛来躲避值夜。摘自《东汉的豪族》作者杨联陞,商务印书馆出版,p85

4.官署的布局:

一个地方衙门,就像皇帝的宫殿,在前面有大门和庭院,两侧有警卫和属僚用的小户间,大堂相当于皇帝的正殿,主要用来执行仪式和其他正式的事情。二堂相当于皇帝的其他殿堂(特别是后殿),主要用来完成每日的职务。在一个小衙门里,二堂或二堂的部分常被指定为签押房。这个私人的办公室或事务室,官员可以用来阅览公文,也可以和他的亲信幕僚商谈,无论是在上午例常的办公时间,或者在下午、晚上其他随意的工作时刻。皇帝也会为了同样的目的,指定一个内殿或事务室,虽然不称为签押房。衙门后面的部分,用作长官家庭的住所,相当于皇帝后妃的后官。摘自《东汉的豪族》作者杨联陞,商务印书馆出版,p84

第41章 第41章

待范先与卫固得讯, 骂骂咧咧地沐浴更衣,还带着一身残存酒气姗姗来迟时,早已超出那位虞闻喜给出的时限。

仆役战战兢兢道:“廷君有言, 请诸君于二堂稍后。”

范先与卫固对视一眼,具在对方眼中看出几分讥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