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燕妮笑着摇头。
嘉鱼道,“妈妈,啥时候看陈妈妈啊?”
孙燕妮道,“你陈妈妈最近可忙啦,过年买零食的人特别多。我给她送书过去,都没说的上话呢。等她不忙了,咱约她出来吃饭。”
嘉鱼开心道,“这么忙,陈妈妈肯定要赚好多钱啦。”
“是啊,生意好肯定赚钱。你陈妈妈有本事呢。”孙燕妮说起来,也是很佩服陈美霞的。能在那样一个环境里面,有了现在的事业。
嘉鱼嘀嘀咕咕,“等陈妈妈赚钱了,就可以开厂当大老板啦。”
孙燕妮道,“干啥要开厂啊,你陈妈妈店里生意可好了。就开这个店就能一直赚钱啦。”
嘉鱼道,“店子会一直赚钱吗?陈妈妈上班的服装厂就不赚钱啦,陈妈妈都没工作啦。要让陈妈妈多做几个生意,这样陈妈妈就不会没工作啦。”
孙燕妮听了,笑了起来,“你还懂未雨绸缪呢。”
嘉鱼问,“妈妈你说啥?”
“没事,就是你考虑得长远。”
嘉鱼笑道,“妈妈,爸爸现在也赚钱啦,你和爸爸也不怕没工作啦。”
孙燕妮道,“不会的,钢厂这么大,咋可能没工作呢?”
嘉鱼点头,“那我就放心啦。”
等哄着嘉鱼睡着了,两口子聊天,孙燕妮还和林向北聊起这些话题。
两人如今对于嘉鱼喜欢操心的习惯也不足为奇了。通过了解也知道了,嘉鱼这真是穷人孩子早当家。
小小年纪,就经历陈美霞这个妈妈被领导打压,失业的压力。还跟着一起去菜市场摆摊叫卖。
孩子再小,只要有了思考的能力了,就会逼着自己长大。
就像老一辈嘴里的旧时代的孩子一样的,三岁的孩子,也是家里的劳动力了。
孩子性子已经成了,光说不让她操心没用,只能当父母的把家庭条件创造好,让孩子知道家里是真不缺钱,不用操心了。
孙燕妮道,“幸好你做生意了,鱼宝还担心咱像美霞那样下岗呢。”
林向北觉得完全没有这个可能,谁下岗也轮不上他啊。“咱肯定不会的。”
孙燕妮问,“那你觉得咱钢厂真会有让人下岗的那一天吗?咱这单位可是市里最大单位啊。咱这单位要是不行了,其他厂那更不行了。你这生意能做长久吗?”越想,越担心起来了。
头一次,孙燕妮也开始为家里生计发愁了。
毕竟养鱼宝真的需要很多钱啊。
钢琴课程不能半途而废,还要买钢琴。而且就鱼宝那个聪明又好学的劲儿,谁知道后面还会不会学别的?孩子要学习,当父母的拿不出学费,这说不过去。
林向北沉默了。这问题,还真说不准。
比如说钢厂去年效益那么好,福利也是这些年最好的时候,谁能想到翻个年就有不好的风声了呢,真应了那句话,世事难料。
所以干啥要考虑那么多呢?能赚的钱赶紧赚进口袋才啊。
这一刻,林向北悟了。
林向北决定了,开维修培训班。赚一波学费。
维修这种事儿可不是一天两天能学完经验的。钢厂学徒最快也要三年才能开始上手呢。
有些师父不愿意教,学七八年都有的。他这培训班,培训两年也行啊。
两年后,谁知道是个啥境况?
第二天,林向北就和林父说了这决定。把自己的想法也剖析了一番。反正就是有钱就赚,不要犹犹豫豫的。
林父也道,“其实你妈昨晚上也琢磨了一下,说这世上聪明人也不少,咱就算不开这个培训班,别人难道就不会开?”
林向北哈哈笑,“还得是我妈聪明啊。”
正好,等王部长那边消息也要时间呢,父子两人也不闲着了,开始倒腾培训班的事儿。先给手里那些已有的联系方式进行联系,看看能不能招生。
正好离过年要没几天了,下面小厂都